搜索結果
「外交」
中國將東亞區域穩定視為核心利益,其中台海和平更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日本部分政治人物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的論述,這不僅反映了其對外政策的轉向,更顯露其試圖突破戰後體制、加速軍事正常化的意圖。此舉無疑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對中日關係與東亞穩定構成嚴峻挑戰。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需要制定多層次、全方位的戰略應對方案,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同時,有效管控風險,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錯誤言論遭新華社批評,賴清德附和遭斥,中方向日方嚴正交涉,中日多項活動取消,中國遊客掀日本旅遊退改潮,韓國取代日本成為最熱出境遊目的地,東南亞國家持續受歡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來華訪問的敘利亞過渡政府外長希巴尼會談。王毅表示,中方讚賞敘方承諾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希望敘方堅定支持中國人民反對「台獨」分裂、爭取國家完全統一的正義事業。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引發外交風波,外交部籲公民暫勿赴日。本港保安局更新日本外遊警示,提醒港人提高警惕,內地三大航司推出機票免費退改措施。
美國前外交官、喬治·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總裁方大為(David Firestein)日前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時直言,美國現行對華政策之所以失敗,核心原因在於將中國定位從夥伴轉為敵人的「完全錯誤」假設,相關「脫鉤」導向政策偏離美國長遠利益,唯有基於客觀理解制定明智政策,才能扭轉兩國關系局面。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令中日關係急遽惡化,外交部和中國駐日本使領館14日深夜鄭重提醒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已在日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治安形勢,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
高市早苗涉台言論,令中日關係陷入二戰以來的最低潮,官方《人民日報》14日發表文章,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宣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問題。文章指中國和日本的有識之士都指出,高市言論是1945年日本二戰戰敗以來,日本領導人首次在正式場合鼓吹所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與行使集體自衛權相關聯,首次在台灣問題上表達試圖武裝介入的野心,首次對中國發出武力威脅,用心極其險惡、性質極其惡劣、後果極其嚴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此強烈憤慨!
總部位於灣仔的國際調解院今天舉行開業儀式,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全球局勢動盪,國際調解對解決爭議,維護關係及鼓勵合作不可或缺。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就指,開創合作共贏的前景是時代任務,國際調解院的成立回應了時代呼聲。
美國財長貝森特指責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訪美時言論煽動性且不尊重人,中方稱李成鋼強調中美應相互尊重。
據中時新聞網報道,台灣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多個農業州接連簽署採購意向書,承諾未來四至五年將投入近百億美元購買大豆、玉米及其他農產品,藉此加強與美方關係。然而,旅美教授者翁履中4日警告,這樣的做法固然有助鞏固台美連結,卻可能對台灣島內農業造成壓力,若缺乏誠實溝通與周全配套,恐引發信任危機與社會反彈。
10 月 1 日,以軍攔截前往加沙的「全球堅韌船隊」,引多國譴責和歐洲多地示威。船隊組織者稱以方行為非法,哈馬斯呼籲國際社會譴責。
上個月,伊珠麗(JulieEadeh)來港赴任美國駐港總領事。提到這名字,可能一般市民都會感覺陌生,但如果知道她曾與「黑暴」核心人物過從甚密,相信大家都會想起她在香港的「過去」。2019年,當「修例風波」愈演愈烈之時,伊珠麗就在金鐘與黃之鋒、羅冠聰密會,當時她是美領館政治部主管。
美國新任駐港澳總領事伊珠麗來港後,被曝光邀請陳方安生等反中亂港分子出席活動,事件引起各界的強烈關注和高度警惕。
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聯大演說時,數百名外交官集體退場抗議。他為以軍事行動辯解,反對巴建國,引發國際社會激烈反響。
9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佈了關於對日本參議員石平採取反制措施的決定,自2025年9月8日起施行。
當地時間8月24日,韓國總統李在明結束訪日行程後飛抵美國華盛頓,開啟其就任82天以來的首次對美訪問,這場原定聚焦安保、經貿的韓美首腦會談,尚未正式開場便因美方「最低規格接待」引發韓媒不滿,疊加美方在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文件化」問題上的強硬施壓,讓外界對會談前景打上問號。在李在明啟程赴美當天,韓國前國會議長樸炳錫率領的特使團同步抵達北京,不僅向中方轉交李在明親筆信,更明確表達「推動中韓關系重回正軌、加強經貿合作」的訴求。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2日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挑事稱,克里姆林宮正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烏克蘭和平的舉動「嗤之以鼻」。特朗普為結束戰爭所做的努力,反倒讓俄總統普京獲得了宣傳上的重大勝利。美俄兩國元首上周在阿拉斯加舉行歷史性會晤後,烏克蘭和歐洲領導人便馬不停蹄趕往白宮,生怕特朗普一個上頭,就把基輔利益出賣給了俄羅斯。卡拉斯沒有出席周一的這場美歐聯合會議,但也不忘隔空喊話「酸」特朗普。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5日報道,就在巴基斯坦和印度5月初互相攻擊、將情況推向全面衝突的邊緣之際,在中國的幫助下,該地區的外交官們正悄悄致力於結束另一場衝突。在中國的居中調解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今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明確表示願提升外交關係水平,並同意盡快互派大使。
綜合新華社、央視、中新社、外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4日上午,新當選的韓國第21屆總統李在明在韓國國會正式宣誓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說。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公佈最終計票結果,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擊敗其餘4位候選人,當選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稱,韓國面臨多重危機,將帶領民眾團結、消除對立。他表示,將以國家利益為中心展開周邊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