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化石」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團隊,在宜昌石板灘生物群發現 5.5 億年前動物三維潛穴遺跡化石(「地下公寓」),將動物複雜掘穴行為時間提前 1000 萬年,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揭開遠古生態變遷之謎。
在中國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的雙河洞(亞洲最長洞窟)舉行科考成果發布會,新發現 6 具大熊貓化石,累計達 52 具,為全球此類化石最多地。化石揭熊貓進化祕,今年還有西藏羚羊完整化石等突破。
針對大象若早於人類滅絕的情況,說明科學家可通過化石上的骨骼特徵、與近親對比等方式,推知大象有長鼻子,並提及大象起源。
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坂口志文教授記者會的「鱷魚博士」爆紅,其原型是1964年阪大豐中校區挖出的45萬年前豐中鱷魚化石,2014年成校吉祥物,因陪教授亮相貼文量暴增,周邊也暢銷。
阿根廷科學家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發現新恐龍物種「卡薩利華金盜龍」(Joaquinraptor casali)化石,其口中含史前鱷魚前腿骨,化石距今 6600 萬至 7000 萬年,恐龍長約 7 米,有長手臂,為研究史前掠食提供珍貴線索。
上海的王先生收到形似金毛犬的奇特植物,查詢後發現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金毛狗蕨。這株兩億年「活化石」因環境苛刻及盜挖瀕危,經鑑定後被捐贈至辰山植物園。警方肯定其行為,呼籲大眾守護生態。
智利巴塔哥尼亞發現晚白堊紀「壓縮耶瑟獸」(Yeutherium pressor)化石,體重 30 至 40 克,與老鼠不同,可能產卵或有育兒袋,食硬植物,約 6600 萬年前滅絕,意義重大。
日本岡山縣高梁市成羽美術館中,一塊被誤認數十年的「三角蛤」化石,經研究確認為約 2.2 億年前魚龍骸骨,系日本西部首見及首次出土諾利期魚龍化石,具重大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