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藍莓」
18 歲格陵蘭裔母親布倫倫德(Ivana Nikoline Brønlund)誕女僅一小時,便因丹麥市政府違反禁令實施的「育兒測試」(FKU)被奪女權。童年創傷遭利用,探視受限,引發多地抗議。當局承認程序出錯,母女仍等待 9 月上訴盼團聚。
口香糖的銀色包裝非錫紙而是鋁箔,因防氧、隔熱、不粘黏等特性延長保質期。鋸齒邊則利於機器裁切與使用安全,小小設計藏著大學問。
韓國Z世代掀起「Teto/Egen人格分類」熱潮,以睪固酮與雌激素為靈感,將情緒能量分為果斷(Teto)與感性(Egen)。其爆紅原因包括簡化社交需求、名人效應、流動光譜設計,以及社群媒體傳播,成為年輕人即時情緒表達的新工具。
法國科學家發現全球獨有的「瓜達陰性」血型,因 PIGZ 基因突變,其血液僅與自身相容。此發現使已知血型增至 48 種,為醫療領域帶來新啟示。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最新發布的「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京東集團(9618.HK)以1.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營收總金額位居第一位,第二名則為阿里巴巴(9988.HK),而恒力集團位列季軍,排名與2024年相同。
根據軍聞網站《Defense News》報道,美國海軍已授予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一份價值近29億美元的合約修正案,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下稱洛馬)正在生產的最新一批F-35戰鬥機提供動力核心。
南韓國會通過《初等及中等教育法》修訂案,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及智能裝置,新法將於 2026 年 3 月 1 日生效,適用於全國小學、初中及高中。法案最終以 115 票贊成、31 票反對及 17 票棄權,在 163 名出席議員中獲通過。
中國大陸固態電池產業正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技術突破與商業化進程同步推進,半固態電池(液態電解質含量5%-10%)已實現規模化裝車應用。分析指出,在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下,中國大陸固態電池市場預計在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機)、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將迎來需求爆發。
央視《新聞直播間》《解碼閱兵武器裝備丨「陸戰之王」彰顯鐵甲雄風》,披露解放軍現役99A式主戰坦克的性能細節。今年九三閱兵的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武器,當中新型坦克將按作戰模塊編組,體現解放軍的體系作戰能力。央視形容該款坦克為「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首型數字化主戰坦克」,是全球範圍內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之一。
軍事媒體《Naval News》引述RTX公司發布訊息指出,其旗下雷神公司(Raytheon)已與美國海軍合作,首度在海上環境成功完成了AN/SPY-6(V)4雷達的作戰測試。這項里程碑是在夏威夷太平洋飛彈試驗場(PMRF)的先進雷達探測實驗室所達成,為美軍現役驅逐艦的戰力升級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界面新聞報道,娃哈哈公司表示,(原告)杜建英方面在杭州中院案件裡的訴求沒有涉及娃哈哈集團股權;娃哈哈集團原來由創辦人宗慶后直接持有的29.4%股權由遺囑公證明確由宗馥莉100%繼承,並且已經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
據中國石化日前公佈位於湖北與重慶交界的紅星頁岩氣田,探明1650.25億立方米頁岩氣儲量,標誌著中國首個二疊系大型頁岩氣田正式誕生,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注入新動力。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尋求明年將國內人工智慧處理器總產量提高達3倍,兩位知情人士表示,一家專門生產華為人工智慧處理器的製造廠計畫最早於今年底投產,另外兩家工廠也將於明年投產。
據美軍《星條旗報》近日報道,證實台灣派出逾500名士兵參加美國主導的「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軍演,這是台灣自2021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派員。
8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官方微博@中國軍號發文,對日本呼籲各國不參加九三閱兵做出評論,強調紀念抗戰偉大勝利,捍衛二戰勝利成果。
8 月 23 日芬蘭列維哈利普森林辦第六屆擁抱樹木世錦賽,芬蘭父子奪冠,賽事設三關且全球可網上參賽,另介英澳奇葩環保賽,主辦方以趣味形式推廣護樹觀念。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26位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等。
據「彭博」報道,美國國防部數十年來首次尋求採購「鈷」金屬作為戰略儲備,強化關鍵礦產的國內供應。據美國防後勤局(DLA)發布的標案文件,以最高五億美元經費取得未來五年7500噸鈷供應。
綜合媒體報道,北京下月3日將舉行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的升級版「黑武士」殲-20A及雙座版殲-20S出現在近月的綵排中,預測這兩款新型戰機將會在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在綵排中,共有3款殲-20亮相,這包括基礎版殲-20、「黑武士」殲-20A,以及雙座版殲-20S,殲-20S更是全球第一款雙座版第五代重型隱形戰鬥機。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26日報道,1842年8月,一隊清朝官員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康華麗」號,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2025年7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匆匆趕往美國總統特朗普位於英國蘇格蘭的特恩貝里高爾夫度假村,敲定了一項被歐洲政要斥為「不公平」的貿易協議。相隔近兩個世紀的兩次會面雖場景不同、對象有別,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感慨,劇本卻驚人地相似。如今的歐盟不得不吞下特朗普強加的貿易苦果時,它終於切身體會到中國鴉片戰爭的恥辱,而這,或許只是歐洲「屈辱世紀」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