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課堂上的老師常說:「同學們要緊記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時筆者是十分相信無疑此句真理名言。但人大了開始有批判思維的時候,會嘗試用經歷去解釋這流傳已久的金句。
在教育方面,讀書真的是對每一位學生都提供了公平的競爭機會,你的成績單確實是反映了你有多努力和有多用功去讀書獲取知識,每一次考試中都在測試你吸收了有多少知識,是否能明白透徹後再運用出來。在高中或大學畢業之前,每位學生都是有着平等的機會去學習知識,學習回來的知識是自己一生受用,別人是拿不走,這是自身底氣的來源。
當學生們進入了社會做事的時候。「機會」的來臨變得複雜,不是你一百分的努力就有著一百分相等的回報,當中夾雜着人事關係的連結、公司政治的利弊、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等等因素來決定你是否可突圍而出,如你碰到職場的「伯樂」,而你也是已準備好的「千里馬」,那是你的福份,「他」會成為你前路的一點明燈指引。怎樣被「伯樂」看見你?你的努力、人品和處事態度是要隨時準備就緒作多方面尋求機會去被人看見。
筆者個人認為在職場上的長久戰中,努力是取決於你的選擇是否在正確的賽道上,賽道正確才能將你的才華及努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不會白費你用一生打做出來的底氣。有時候我們感到「懷才不遇」和「鬱鬱不得志」,遇上這點是需要不斷的自我反省,是否我們的努力放在不正確的賽道上嗎?我們有否去衡量社會、市場、經濟及政治上的變化和未來趨勢而去作出選擇?
近年AI的盛行,顛覆了整個經濟及職場結構,未來十年可說是數字人及AI的時代作主流趨向,以往被追捧的網紅,現在還要轉型呢!大機構的老闆們也需要為自己打出IP來帶動整間企業的銷售。你看京東的老闆不是正在為自己打出IP來創造更多銷售業績嗎?創業者也需要建立個人的IP成為目標人群心目中有影響力的人物來增加銷售流量。讀者們,你有否開始為自己打造個人IP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