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盾破週期:香港地產商的制度接骨與灣區共生術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筆者認為香港地產商突破困局需採取三軸並進策略:跨域產業重組、金融工程革新與制度紅利轉化。短期可優先運用已驗證政策工具,例如利用財政預算案中針對400萬港元以下住宅的百元印花稅優惠加速資產周轉。

同時應積極對接北部都會區開發計劃,將閒置土地納入河套園區基建項目範疇以爭取政府支持。債務重組可探索將逾期貸款轉為附回購條款的優先股,但須符合金管局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中期轉型關鍵在於構建產業多元化佈局。消費領域可在粵港澳大灣區複製成熟商業體模式,例如東莞濱海灣項目吸納跨境客流;健康產業需務實推進南沙醫養綜合體的試點,現階段跨境醫保結算僅限特定機構,全面對接珠海系統仍待政策突破;能源轉型則可研究閒置工業用地改造,但需正視香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偏低的經濟性挑戰。

資產數據化方面,商廈機電能耗數據通過廣州數據交易所參與碳交易具備探索價值,實際收益需按當前碳價(約60元/噸)重新測算。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新華社)

長期發展應聚焦可操作的跨境協同機制。利用港珠澳大橋物流通道可優化供應鏈效率,具體成本壓降幅度需實證檢驗;跨境資金流動可研究前海試點政策,在滿足外匯實需背景及額度限制前提下調配租金收入。

土地開發領域最現實的路徑是延續過渡房屋項目經驗,參照新世界案例通過《簡化發展管制流程》節省審批時間。

核心槓桿點應錨定三大已驗證領域:

其一,土地價值釋放優先通過北部都會區基建及過渡房屋項目加速轉性;

其二,綠色轉型需聯合央企開發鹽田港風光氫儲項目,依據國家《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申請綠色信貸;

其三,跨境產業協同可參與橫琴合作區補貼申請。金融創新必須嚴守監管底線,優先股設計需確保資本充足率。

筆者建議三軸並進策略路徑本質是剝離理想化套利主張,在監管框架內以大灣區政策為錨點:將香港法治優勢與內地產業資源通過合規金融工具銜接,重點發展綠色能源與跨境數據資產化,方能在週期波動中建立可持續韌性。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