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北部程逸府的鄉野間, 一名 8 歲男孩竟與狗群成為「家人」,度過了數年與犬為伴的特殊時光。這段充滿曲折的經歷,既讓人揪心,也見證著生命的韌性。
走進那間搖搖欲墜的木屋,映入眼簾的不是書本玩具,而是六隻搖著尾巴的狗狗。
男孩的母親因生活所迫長期乞討,經常數日不歸,染上毒癮的哥哥也無力照料,鄰居們出於擔憂禁止孩子與他玩耍。在這座被遺忘的角落裡,陪伴他的只有屋裡的狗狗們。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開始模仿狗狗的一舉一動:趴在地上啃食簡陋的食物,用不同節奏的吠叫表達情緒,漸漸將人類語言拋在腦後。
他就像一隻誤入人類世界的「毛小孩」,在犬群的陪伴中構建了自己獨特的交流方式。
更令人唏噓的是,母親每月領著 400 泰銖(約合港幣 22 元)的政府教育補貼,卻從未用於孩子的學習,寧願讓補貼躺在零錢包裡發霉,也沒想過為孩子買一本課本。
直到當地學校校長發現異狀,一場充滿愛心的救援行動展開了。
6 月 30 日,兒童保護組織聯合警方與教育部門,將這名「汪汪男孩」帶離了熟悉的犬群世界。
起初,他仍會不自覺地發出吠叫,但在心理輔導與教育康復的雙重幫助下,奇蹟慢慢發生了。
如今,男孩已經能說出簡單的詞語,眼中開始閃現與人交流的渴望。他試著牽起新夥伴的手,在學習人類語言的過程中,一點點找回屬於自己的「人類密碼」。
這個曾經被遺忘在角落的小生命,終於邁出了重返人類社會的第一步。
這段歷險記般的經歷,不僅讓我們看到環境對成長的深遠影響,更見證了愛與關懷的強大力量。
當男孩從汪汪世界回歸,我們相信,在眾人的守護下,他的未來必將盛開出絢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