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着九顆尖牙、笑容帶點鬼馬的潮玩 Labubu,竟然與神聖的媽祖娘娘來了場夢幻聯動!
在香港天后誕晚宴上,Labubu 家族的 Mokoko 一亮相就引爆全場 —— 頭戴冕旒、身披龍袍,手握權杖還掛着「招財進寶」祈福牌,活脫脫還原天后娘娘造型。
這波操作直接讓 Labubu 從潮玩界「跨界」到傳統文化圈,有網友笑稱:「別人升咖,它直接升仙,下次怕不是要寫進《封神榜》!」
長着九顆尖牙、笑容帶點鬼馬的潮玩 Labubu,竟然與神聖的媽祖娘娘來了場夢幻聯動!
在香港天后誕晚宴上,Labubu 家族的 Mokoko 一亮相就引爆全場 —— 頭戴冕旒、身披龍袍,手握權杖還掛着「招財進寶」祈福牌,活脫脫還原天后娘娘造型。
這波操作直接讓 Labubu 從潮玩界「跨界」到傳統文化圈,有網友笑稱:「別人升咖,它直接升仙,下次怕不是要寫進《封神榜》!」
在香港街頭,Labubu 還兼職當起「門神」,蹲坐在店舖門頭的獨特造型,讓傳統商號多了份潮流氣息。
而在台灣守護水域與兒童的哪吒三太子祭拜現場,Labubu 更化身貢品擺上供桌。細究背後巧思:哪吒本是孩童形象,Labubu 作為潮玩被信徒當作「童趣禮物」獻給三太子,意外形成傳統信仰與年輕文化的趣味對話。
Labubu 頻現祭祀場景的深層原因,在於受眾群體的文化碰撞 —— 以年輕人為主的潮玩愛好者,帶着對 Labubu 的熱愛接觸媽祖文化;傳統文化愛好者則從 Labubu 的怪趣形象中,看見潮流文化的活力。
這種「雙向奔赴」讓 Labubu 完成從潮玩到文化符號的升級,更讓媽祖信仰以「潮玩化妝」的新穎形式,走進 Z 世代視野。
其實潮玩與傳統文化的跨界早有先例。2018 年開始的 “KAWS: HOLIDAY” 全球巡回展,KAWS 的雕塑作品在世界多地引起關注,其雕塑造型等元素與不同地域特色形成強烈視覺反差,吸引大量年輕人。
例如在印度尼西亞日惹市的普蘭巴南寺廟群就曾展出長達 45 米的大型粉色雕塑。
而在日本,雖未有雕塑放置在清水寺,但 KAWS 的藝術風格也有一定影響力。
中國敦煌研究院積極投身於敦煌文化的創意轉化,推出諸多包含 “飛天” 等壁畫元素的潮玩產品,如 “夢回敦煌盲盒系列”,將壁畫元素轉化為 Q 版造型,深受年輕人喜愛,在文化市場上取得良好反響。當傳統符號穿上「潮流外衣」,能激發跨代際的文化共鳴 。
「Labubu 的破圈本質,是用潮玩語言『轉譯』傳統信仰。年輕人通過熟悉的潮玩形象理解媽祖的『守護』內涵,而傳統文化則借潮玩擺脫『老派』標籤。」這種創新融合並非消解神聖性,而是讓媽祖、哪吒等文化符號,以更貼近年輕人的方式延續生命力。
從晚宴上的「天后 Labubu」到供桌上的「哪吒貢品」,這隻九牙潮玩見證了一場跨越傳統與潮流的奇妙之旅。
當媽祖娘娘戴上潮流冕旒,我們看見的不只是一次跨界營銷,更是年輕世代與傳統文化的對話新可能 —— 或許未來,會有更多「Labubu 式」的文化碰撞,讓老故事說出年輕人的語言。
相關推薦
洛陽博物館一件春秋時期的銅當盧因外形酷似現代潮玩 Labubu 引發熱議。這件 2000 多年前的戰馬護額飾物,以渾圓臉龐與長耳造型驚豔世人,既展現古代工匠的實用智慧,又凸顯跨越時空的審美共鳴。展期至 8 月,歡迎親臨體驗這場古今設計對話。
BLACKPINK 成員 Lisa 在演唱會扔回粉絲投擲的 Labubu 公仔引熱議,實為反對違規行為。因巡演禁扔物品防傷害,且曾有玩偶藏攝像頭等隱患,她並非厭惡該 IP。
一手捧紅 Labubu 的 Lisa,現鐘情於 Monchhichi。這款 1974 年誕生的毛絨猴子公仔,名字融合法日元素,不僅是首款吮手指玩具,還上過太空,在全球玩法多樣,有著豐富文化故事 。
上海網紅「小小阿正(尾巴哥)」家遭親戚孩子砸壞 10 萬鏡面玻璃和 30 萬水晶燈,因孩子索求珠寶裝飾的 Labubu 玩偶被拒。親戚只願賠 2 萬,孩子未道歉,博主無奈接受,引發網友熱議。
維港海上大巡遊即將於10月25日至11月1日舉行,四大超人氣卡通人物將化身巨型充氣雕塑,沿維港巡遊。市民可在巡遊市集享受多元活動和美食,門票將於9月26日開售。
泡泡瑪特因 Labubu 需求憂慮股價波動,同時新 IP 星星人溢價超 16 倍。公司借鏡迪士尼謀 IP 長壽,建樂園、拍動畫,但仍面臨收入單一與審查挑戰。
泡泡瑪特因直播員工吐槽 79 元產品貴、SKULLPANDA 系列錯印商標等事件引發信任危機,疊加 IP 炒作泡沫破裂與股東減持,9 月以來股價暴跌超 35%,市值蒸發超 1300 億港元。
GenZ(大約從1990 年代後期到2010 年代前期出生的人群)約會圈熱梗「抹茶男」即「表演型男性」,以抹茶拿鐵、Labubu、女性主義書籍等元素包裝自己。相關話題 TikTok 播放破 1.5 億,美國更辦模仿大賽,引發對社群時代約會表演文化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