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特區政府正積極籌備各項工作,從宣傳教育、舉辦論壇到呼籲市民踴躍投票,展現出推動民主參與的誠意與決心。
近期,更有超過30家中資企業及商戶響應傳媒號召,推出「投票有着數」活動,凡在選舉日完成投票的市民,可憑投票後沾有印記的手指或相關證明,在指定餐廳、咖啡店、麵包店等享受消費優惠。
此舉不但獲得社會廣泛支持,更令選舉氣氛更添熱烈。
香港2025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特區政府正積極籌備各項工作,從宣傳教育、舉辦論壇到呼籲市民踴躍投票,展現出推動民主參與的誠意與決心。
近期,更有超過30家中資企業及商戶響應傳媒號召,推出「投票有着數」活動,凡在選舉日完成投票的市民,可憑投票後沾有印記的手指或相關證明,在指定餐廳、咖啡店、麵包店等享受消費優惠。
此舉不但獲得社會廣泛支持,更令選舉氣氛更添熱烈。
然而,有報章社評卻對此提出質疑,甚至建議修例禁止此類優惠,將商家鼓勵投票的善意行為,與買票舞弊混為一談,實屬過度解讀,不單打擊民間參與熱情,更有「潑冷水」之嫌,值得商榷。
首先必須明確:此類鼓勵措施,完全不違反香港現行法例。
根據《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第11條,任何透過提供利益以「影響投票選擇」的行為,才構成選舉舞弊。
關鍵在於「影響選擇」——即是否針對特定候選人進行利誘。
但現時商戶提供的優惠,對象是「所有已投票的市民」,不論其支持誰、投給哪一張名單,只要履行了投票義務即可享用。
這類做法並未干預選民的自由意志,亦無助於任何候選人當選,根本不符合「舞弊」的法律定義。
換言之,這是對公民履行責任的「禮節性回饋」,而非操控選舉結果的「交易性賄賂」。
其次,從「理」的角度看,鼓勵投票本就是民主社會的共同目標。
世界各地皆絞盡腦汁提升投票率,確保選舉更具代表性。
挪威曾在地方選舉中試行抽獎活動,結果投票率上升近10個百分點;美國商家常贈送甜甜圈、披薩甚至車費折扣予投票者;法國部分城市提供免費交通或蔬果贈送;馬來西亞與印度更發展出「紫黑手指換優惠」的文化——只要展示染墨的手指,就能在餐廳、商店、水療中心享受折扣。
韓國在2024年國會選舉期間,亦有數百家機構提供飲食、電影、醫療等優惠,助該次選舉取得67%的高投票率,創下32年新高。
這些國際實踐顯示,以溫和、正向的方式激勵公民參與政治,不僅普遍,而且有效。它們並未動搖選舉公正,反而增強了公眾對民主制度的認同。
香港民間自發推動類似活動,正是公民社會成熟之表現,理應鼓勵而非遏制。
再從「情」的層面審視,這類優惠充滿人情味與社區溫度。
投票不應只是義務,也可以是一種集體參與的儀式感。
一家人投票後齊齊去食頓好的、喝杯咖啡、買個蛋糕慶祝,這種「開開心心去投票」的氛圍,正是我們希望見到的民主文化。
當街坊鄰里談論「投完票去邊度食?」、「呢間米芝蓮都有折扣呀!」,自然會形成正面的從眾效應,提升整體投票意欲。與其用法律嚇阻市民,不如用溫暖吸引他們走進票站。
更重要的是,此舉還能帶動本地消費。
現階段參與優惠的多為本地餐飲與零售業者,鼓勵市民留港投票、留港消費,對前線從業員是一種直接支持,也為疫後復甦中的經濟注入活水。
政府無需出一分錢,便能促成官、商、民三方共贏的局面,何樂而不為?
反觀一些國家,如澳洲、比利時、新加坡等,實行「強制投票」制度,選民若無合理理由缺席投票,將被罰款甚至影響信用記錄。
這種「以罰促投」的模式雖能維持高投票率,但背後帶有強制性,未必符合香港社會崇尚自由選擇的價值觀。
相比之下,香港選擇以「鼓勵代替懲罰」,以善意取代強制,體現的是一種更柔性、更具包容性的民主路徑。
我們相信公民的責任感,也尊重個人的選擇權。
總結而言,為鼓勵投票而提供優惠,於法無違、於理應行、於情可貴。
它不是選舉操控,而是民主教育;不是利益交換,而是社會共識的凝聚。
與其呼籲修例禁止,不如思考如何擴大參與、整合資源,讓更多企業與社區組織加入這股正能量。
市民不妨自問:你更願意生活在哪一種社會?是一個人人被罰也要去投票的強制體制,還是一個大家自願參與、投票後還能與家人共享一頓優惠晚餐的溫暖城市?答案,或許就在你我心中。
相關推薦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上月宣布,不會參選下一屆立法會選舉。政圈有傳中央期望下屆立法會更年輕化,估計有逾半七旬議員「無得留低」。今日(11日)分別有兩位資深立法會議員宣布不會參選,包括現年 71 歲的陳健波及 75 歲張宇人,二人均為行政會議成員。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將於 10 月 24 日展開,有消息稱巴黎奧運金牌得主江旻憓可能參選新界北地區直選,她的參選或有望提升選舉熱度及投票率。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已經在上周展開,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28 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表示會發信給所有公務員,提醒他們要「以身作則」,履行公民責任在 12 月 7 日投票。李家超並且表示,將會堅決防範和打擊任何干預破壞選舉的行為,指各項所謂「限制」和「祝福名單」的說法都是為了抹黑新選舉制度。
就港澳辦轉載《大公報》文章,指立法會選舉沒有所謂「祝福名單」或「穩勝名單」,參選人要勝出就要全力拉票,不存在「躺贏」。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原常委譚耀宗表示,有網上謠言中央操控或極大干預選舉工作,因此港澳辦要及時澄清、批評謬誤,反擊錯誤言論,令大家對選舉有信心。他又說,中央關心選舉是必然,亦自然合理,因為立法會的建制層次較高,可批准政府財政開支和監督政府。而競爭激烈是好事,並非輕輕鬆鬆就能當選,要經過艱巨、努力的情況下才成功。
今年雨季特別漫長,不少市民抱怨家中滲漏不斷。維修師傅到場一睇就話:“並非全關雨水事,窗框都夠期要換了。”同理,立法會議員換屆在即,是時候檢查下,換下鋁窗零部件。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