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可信人工智能:大灣區倫理治理的探索與前瞻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與全球治理規則尚在形成的關鍵時期,粵港澳大灣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制度創新能力,正在探索一條兼具中國特色與國際視野的治理路徑。這種探索展現了兼顧創新與規範的前瞻思考,為區域數字治理提供了值得關注的參考框架。

一、制度設計的創新價值

當前關於人工智能治理的討論中,建立多層次治理架構已成為共識。這種架構通常包含戰略決策、專業咨詢和執行監督三個層面,既能確保治理的有效性,又能為不同法域間的協同合作提供制度基礎。這種治理模式體現了從單一監管向多元共治的思維轉變。

在風險管理方面,建立能夠隨技術發展而不斷調整的風險分類管理機制受到越來越多關注。通過這種動態管理系統,可以有效避免規制滯後可能帶來的風險。而採用的梯度監管思路,從嚴格禁止到鼓勵創新,為不同類型的技術應用提供了差異化的發展空間,展現了精准治理的智慧。

二、治理理念的前瞻意義

在數據治理領域,平衡安全與發展的探索持續深化。通過在特定區域建立安全可控的數據研發環境,既能夠保障數據安全,又可以為科研創新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這種思路對破解數據跨境流動難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也與國際上倡導的"數據治理創新"理念相契合。

筆者認為你將倫理要求轉化為市場信號的機制設計也值得關注。通過建立產品認證體系,培育第三方審計市場,可以形成基於市場機制的治理力量,推動形成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這種治理思路與國際上的"敏捷治理"理念相互呼應,強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釋放創新活力。

三、區域協同的實踐智慧

在跨法域協同治理方面,柔性協同機制展現出獨特價值。通過規則銜接、標準互認等方式,既尊重了不同法域的差異性,又為區域數字市場一體化創造了條件。這種求同存異的協同思路,對跨法域數字治理具有啟發意義,為全球範圍內的區域治理合作提供了有益參考。

從全球視角看,"發展與治理平衡"的理念,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考維度。這一思路既不同於過度強調限制的保守立場,也有別於完全依賴行業自律的放任態度,展現出更具建設性的中間路徑。這種治理哲學反映了對技術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四、未來發展的展望

需要認識到,人工智能治理仍處於探索階段,具體實施還面臨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例如,監管沙盒機制的設計與評估、倫理影響評估的標準化、跨境協同監管的具體操作機制、認證標準的國際兼容性,以及中小企業合規成本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推進中不斷探索完善。

這些創新治理工具如能通過試點積累經驗,將為完善治理框架提供重要參考。同時,治理規則的國際對話與合作也至關重要,這既有助於提升規則的科學性,也能促進區域標準與國際規則的銜接。在這個過程中,學界、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將發揮重要作用。

大灣區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探索,不僅反映了對技術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更展現了將倫理考量內嵌於技術發展全過程的治理智慧。這種治理探索體現了從事後監管向事前引導的范式轉變,代表了數字時代治理創新的重要方向。

筆者認為這些探索展現的治理理念和制度設計,已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考素材。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研究的深化,這些探索有望為構建包容、可信、可持續的數字文明貢獻重要智慧,也將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