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北部都會區規劃不僅是土地開發計劃,更是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試金石。要實現這一宏偉藍圖,需建立「立法會議員—區議員—三會成員」三層聯動的治理新格局。參考國際上的多層次治理理論,香港需要建立跨層級的協作機制,通過明確分工、有機協作,將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緊密結合,方能破解北部都會區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矛盾。
一、三層治理角色的定位與價值
香港現行治理體系中,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三會」(分區委員會、防火委員會、滅罪委員會)成員構成獨特的多層次治理網絡。三者職能各異,卻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完整的治理生態。
立法會議員作為制度設計者,負責制定法律、審批撥款、監督政府,其決策影響全港發展方向。在北部都會區發展中,他們的關鍵任務是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條例》等專項立法,為成立「北部都會區發展管理局」提供法律依據,並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同時,可完善跨境PPP合作的法律框架,為深港協同發展掃除制度障礙。
區議員作為地區利益協調者,在政府與市民之間搭建橋樑。根據2023年區議會改革方案,區議會進一步強化諮詢功能,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中可重點關注民生配套、社區融合與權益保障,確保發展成果惠及各方。特別是在土地收回、住房分配等敏感議題上,區議員的協調作用不可或缺。
「三會」成員作為專業功能執行者,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區委員會協調地區資源,防火委員會保障社區安全,滅罪委員會維護治安環境。筆者建議通過《北部都會區發展條例》賦予三會在治理體系中的法定諮詢地位,使其專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二、北部都會區建設中的協同機遇
北部都會區發展面臨土地整合、生態保育、社會融合等多重挑戰,需三層角色共同發力,建立跨層級風險預警機制,對土地糾紛、生態破壞、社會衝突等風險進行分級管控。
在土地整合方面,建議立法會議員修訂《土地收回條例》,破解丁權與祖堂地困局;區議員應協助協調原居民與非原居民權益,推動「丁廈2.0計劃」落地;三會成員則負責監控土地回收過程中的安全與穩定問題。以古洞北棕地回收為例:立法會議員提供法律保障,區議員組織居民對話,防火委員會巡查違規儲存的危險品,滅罪委員會防範因土地糾紛引發的治安問題,分區委員會統籌各方溝通,形成完整的工作閉環。
在生態保育方面,建議立法會議員推動「濕地銀行2.0」立法,以確立較嚴格的生態補償標準;區議員收集居民對生態措施的意見,平衡發展與保育關係;三會成員則參與監督生態修復過程,確保政策落地成效。特別需要建立生態風險預警機制,對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提前防範。
在社會融合方面,立法會議員完善住房階梯制度,區議員推動「鄉城混合社區」建設,三會成員則通過日常工作促進不同族群的相互理解。建議制定三層協作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包括項目推進效率、民意滿意度、問題解決率等,從空間規劃、文化認同、社會服務等多維度推動融合。
三、建立制度化協作平台
為實現有效協作,建議設立「北部都會區多方協作平台」,構建三層聯動的常態化機制。這個平台應該具備明確的法律地位、充足的資源保障和有效的運作規則。
平台應包括三個層級:決策層由立法會議員、港府及發展管理局代表等組成,負責政策制定與資源分配;協調層由區議員、分區委員會主席組成,負責地區利益平衡與矛盾調解;執行層由三會成員、政府部門代表組成,負責專項事務推進與信息反饋。建議設立「北部都會區治理創新基金」,首期規模50億港元,專項用於支持三會參與重大項目的能力建設和運作經費。
同時建立三項核心機制:首先是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三方協調會議,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其次是信息共享平台,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數據互通,提升決策科學性;最後是聯合巡查機制,對重點項目開展三方聯合巡查,確保政策執行質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層聯動的成功關鍵在於法治保障。建議在《北部都會區發展條例》中明確規定多方協作平台的法律地位、職權範圍和運作程序,為這一創新機制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
四、跨境協作中的角色分工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三層角色可在跨境協作中各展所長,建立全方位的合作網絡。這不僅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需要,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舉措。
立法會議員層面,建議推動制定與大灣區內相呼應之《北部都會區跨境PPP合作促進法》,建立粵港澳協調機制,破解「一國兩制三法域」下的制度障礙。同時要完善爭議解決機制,為跨境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區議員層面,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街道辦、社區居委會建立「姊妹社區」關係,推動民生領域的深度合作。特別是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議題上,要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機制。
三會成員層面,防火委員會可開展跨境消防演練,滅罪委員會建立跨境犯罪預警機制,分區委員會推動社區治理經驗交流,形成多領域的跨境合作網絡。以跨境安老服務為例:立法會議員推動優化醫療券跨境使用等政策,聯合區議員組織安老機構與深圳民政部門對接,防火委員會核查內地院舍消防設施,滅罪委員會預警養老詐騙風險,形成完整的服務鏈條。
五、推進路徑與政策建議
為確保三層聯動有效實施,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分階段推進相關工作。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資源保障和績效評估機制,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短期措施(2025-2026):在北部都會區試點設立「三會聯合辦公室」,制定《北部都會區多方協作指引》,開展三層角色聯合培訓。要特別注重培養跨部門協作能力,提升解決複雜問題的水平。中期措施(2026-2028):建立數字化協作平台,完善三會參與重大項目的資源保障機制,將協作成效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建議設立專項資金,為基層治理創新提供持續支持。
長期目標(2028以後):形成「立法引領、區議協調、三會支撐」的現代化治理模式,並向全港推廣。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三層聯動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定期對協作效果進行評估,持續優化運作機制。
結語
北部都會區的成功,不僅關乎土地開發與住房供應,更是對香港治理體系的全面考驗。筆者建議通過建立立法會議員、區議員與三會成員的三層聯動機制,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有機結合,有利香港真正破解深層次矛盾,把握發展機遇。當制度創新與實踐智慧相互激盪,專業力量與社區網絡有效整合,北部都會區自然能從宏偉藍圖轉化為生動現實,為香港譜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嶄新篇章。這不僅是一項發展工程,更是一場治理革命,將為香港的長遠繁榮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雙軌並行,三層聯動:香港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三會」角色協同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
陳承宇
陳承宇
相關推薦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
我前兩日曾經撰文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中國政府必然奉陪到底。结果一如我所料,中國政府將美國進口貨關稅加到 84%。
筆者在教學當中所涉獵的課程級別及學生年齡都比較廣闊,所教授的包括幼稚園學生、小學生及成人學生。不難發現學校所給予學生的資源是十分足夠和內容豐富,學校對學生的支援提供及教導可以用寵愛有加來形容,學生各方面所需要可說應有盡有。
筆者認為真正的全球治理革命,始於對資源主權的覺醒,成於對技術霸權的破解,終於對規則壟斷的顛覆。
在保障公共資源合理回收的同時,遏止資助房屋成為投機炒作的金融商品,方能真正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政策目標。
近日國泰航空宣布禁止機組人員攜帶外置充電器(俗稱「尿袋」)登機,此舉引發了不少討論。雖然民航處從2025年4月7日起實施新規定,限制乘客在航班上使用充電寶及禁止將其放置於行李架,但國泰的措施更進一步,完全禁止機組人員攜帶,這樣的規定是否過於嚴苛,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