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治理危機看中國的風險防範之道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日,國際新聞的頭條被美國的兩場危機佔據:聯邦政府停擺時長打破歷史紀錄,以及最高法院就前總統的「對等關稅」權力展開激辯。這兩件事,表面上是政治僵局與法律爭議,其背後折射出的,卻是治理效能衰退、政策確定性喪失等深層危機。這對於正致力於高質量發展的中國而言,是一面寶貴的「鏡子」,警示我們必須以系統性的戰略思維,防範自身利益在全球動盪中遭受不合理的影響與衝擊。

治理效能:國家信用的「壓艙石」

美國的困境核心在於制度失靈。政治極化導致最基本的預算案無法通過,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制衡演變為惡性僵局。這直接削弱了國內外投資者對其政策環境的信任。反觀中國,我們最大的優勢在於治理體系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中國古代智慧早已闡明穩定之重要。當前,中國更應以此為鑑,持續深化治理現代化改革,強化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與可預見性。通過高效的跨部門協同與清晰的政企溝通,向世界展示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負責任大國形象。這是抵禦外部風險最堅固的基石。

經濟韌性:抵禦風浪的「護城河」

美國政府關門對經濟的直接衝擊,以及單邊關稅政策引發的通脹與市場不確定性,都表明其經濟政策的內耗與外溢效應正在加劇。對中國而言,關鍵是要練好內功,固本培元。《孫子兵法》有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我們要縱深推進「以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其關鍵在於全力提振內需,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居民收入,徹底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攻克「卡脖子」技術,構建自主可控、富有韌性的產業鏈與供應鏈。唯有如此,才能在外部風雨來襲時,確保我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國際話語權:提供觀察中國的「新方法論」

當前國際信用評級體系由西方主導,其方法論難免帶有固有的意識形態偏見。中國不能僅停留於被動接受評判,而應在國際話語體系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們應大力扶持本土評級機構與高端智庫走向世界,同時,更關鍵的是要用事實與數據構建「中國敘事」。例如,通過系統性地發佈中國產業鏈的韌性指數、綠色轉型的技術進步白皮書等高質量公共產品,將我們的發展成果轉化為可被國際社會理解和驗證的邏輯。這不僅是在講故事,更是提供一種觀察中國發展的「新方法論」,從而在根本上爭取國際評估的公正性。

金融穩定:守護國本的「防火牆」

美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波動,常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源。中國作為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大型經濟體,必須築牢自身的金融防線。我們應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跨境資本流動保持有效監測與引導。同時,深化外匯儲備的多元化與專業化經營,以應對主要儲備貨幣國家的政策外溢風險。一個健康、穩定的金融體系,是抵禦外部衝擊最有效的「防火牆」。

全球合作:開創未來的「新格局」

美國單邊主義的貿易政策,正在破壞全球經貿規則的合作共贏本質。中國的選擇恰恰相反,應以更大的開放擁抱世界。我們應更高質量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商簽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通過拓展互利共贏的「朋友圈」,我們能夠有效駕馭地緣政治的複雜性,為中國的持續發展開創更廣闊的戰略空間。

筆者認為,美國的治理危機,恰是一面映照「失靈模式」的鏡子。而中國提出的,是一條通過強化內生韌性、積極參與規則塑造來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道路。上述五點策略,不僅是「防風險」的盾牌,更是「促發展」的引擎。最終,一個治理高效、經濟穩健、金融安全、話語清晰且朋友眾多的中國,其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貢獻,這正是新時代下「中國錨點」的深層含義。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