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深秋的香港經濟版圖上,兩組數據形成耀眼的交匯點: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增長 3.8%,較第二季的 3.1% 顯著提速;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報告顯示,香港數碼競爭力從去年全球第七躍升至第四,亞洲僅次於新加坡。從傳統經濟指標到科技競爭力維度,這座國際都會正展現出「傳統產業回暖 + 新興動能突破」的雙重復甦態勢。
經濟數據:從「穩住底盤」到「加速回升」
香港經濟的復甦軌跡在第三季呈現明顯的「加速度」。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除 3.8% 的 GDP 同比增速外,經季節調整後的環比增速亦達 0.7%,內需與外需形成雙重拉動。內部消費市場的復甦尤為亮眼:私人消費支出按年增長 2.1%,較第二季的 1.9% 持續改善,而零售業更是迎來「五連漲」——9 月零售銷售額達 313 億港元,同比增幅擴大至 5.9%,其中電器等耐用消費品漲幅高達 31.3%,珠寶鐘錶類亦增 9.1%。
樓市作為香港經濟的「晴雨表」,正從調整週期步入復甦通道。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已連升 5 個月,8 月指數創下階段性新高。交易端的爆發更具說服力:2 月至 9 月一手住宅成交量連續 8 個月突破千宗,創 2019 年以來最長旺市週期,九龙城新盤「臻博」甚至出現 4500 人搶 150 套單位的場景,認購倍率達 30 倍。負資產按揭宗數的大幅下降更釋放積極信號:第三季末降至 31449 宗,較上季減少 6357 宗,規模縮水 17.6%,標誌着市場信心的回歸。
外需方面同樣不乏亮點。受電子產品需求強勁與區域貿易回暖帶動,貨物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出口則受益於旅遊復甦與金融市場活躍,9 月訪港旅客達 329 萬人次,前 9 月累計突破 3600 萬,同比增幅分別達 8% 和 12%。國慶黃金周 164 萬人次的入境客流,更推動酒店入住率逼近 90%,為餐飲、零售等行業注入強勁動能。
樓市復甦:政策鬆綁與需求釋放的共振
香港樓市的逆轉離不開政策工具箱的精準調控。2023 年 10 月起,特區政府逐步調整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等政策,2024 年 2 月進一步全面取消樓市「辣招」,金管局同步放寬按揭審批標準。針對投資移民的優化措施更成為關鍵催化劑:3000 萬港元投資額即可納入住宅購買,非住宅物業投資最高 1500 萬港元可計入額度,直接激活高端市場 ——3000 萬至 4999 萬港元一手豪宅成交量,從 1 月的 20 套飆升至 10 月前 20 天的 78 套,漲幅近 3 倍。
市場供需結構的改善同樣值得關注。戴德梁行報告指出,今年 3 月以來住宅成交持續維持每月 5000 宗以上,第三季買賣合約總數達 16700 宗,同比激增 63%。業內人士分析,過去三年累積的剛性置業需求與投資需求集中釋放,疊加美國降息預期帶來的資金環境寬鬆,共同推動樓市進入「量價齊升」通道。
數碼突破:從「科技優勢」到「生態成型」
在傳統經濟回暖的同時,香港的數碼競爭力正實現跨越式提升。《2025 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顯示,香港在「科技」「知識」兩大維度保持全球第三、第五的高位,更關鍵的是「準備程度」維度躍升 5 位至第十,標誌着數碼化轉型的實操能力顯著增強。子指標中,「技術框架」與「適應態度」蟬聯全球第一,「人才儲備」「培訓教育」均位列前五,反映出香港數碼生態的全方位進步。
這一突破離不開「國家戰略 + 本地佈局」的雙重支撐。作為國家「國際創科中心」的核心節點,香港已建成科學園、數碼港等 3 個重點園區,落地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 5 個研發中心,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完整鏈條。2025 年更推出重磅舉措:撥付 30 億港元資助 AI 產業,升級數碼港超算中心解決算力瓶頸,計劃 2026 年投建微電子研發生產線,並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吸引全球資本。
人才流動的便利化成為重要助推力。11 月 5 日起,深圳河套科技區內的內地人才可申領 3 年多次往返港澳簽注,並使用專用通關通道,這一政策將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科技人才的跨境流動,為香港補充高質量人力資源。與此同時,香港 5 所大學躋身全球百強、4 所位列全球最國際化大學前十的教育優勢,為數碼產業提供持續的人才供給。
復甦動力與未來挑戰
香港經濟的雙重突破,本質是「政策紅利 + 資源稟賦 + 區域協同」的結果。旅遊業的復甦得益於全球通關便利化與「香港歡迎你」等推廣活動;樓市回暖是政策鬆綁與需求釋放的共振;數碼競爭力的提升則依賴國家戰略賦能與自由市場體制的結合。港大經濟學者指出,2025 年全年 GDP 增長有望達 2.8%,符合特區政府 2%-3% 的預期區間,顯示復甦基礎已相對紮實。
但挑戰仍不容忽視。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猶存,美國加息週期反覆可能影響資金流向;樓市快速回暖引發對「泡沫重現」的擔憂,需警惕投機性需求過度抬升房價;數碼產業雖排名躍升,但與新加坡在「數碼應用滲透率」等領域仍有差距。特區政府亦在回應中強調,未來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發展,避免經濟過度依賴傳統行業。
從 GDP 增速的跳升,到樓市的企稳回升,再到數碼競爭力的全球突圍,香港正用一組扎實的數據證明其經濟韌性。在大灣區協同發展與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這座城市正試圖在傳統優勢與新興動能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 而這,或許正是其維持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