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務政策建議書》包含了新民黨和公民力量一同就市民日常用水習慣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又記錄了容海恩議員隨同新界鄉議局到廣東河源考察的成果,以及拜訪各水務相關的企業、機構所得的意見,並在發布會上詳細交代。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新界鄉議局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劉業強先生、新民黨副主席暨沙田區區議員潘國山先生、新民黨西貢區區議員陳志豪先生、新民黨中央委員暨東區區議會增選委員林梓鴻先生、新民黨中央委員王家揚先生、新民黨中央委員劉文杰先生,以及科榮公司副總經理張昭君先生(粵海水務代表)出席了發布會,一同向水務署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東江水供港工程的艱辛和意義,又與河源市委何國森書記及一眾領導深入交流,認識了當地生態保護建設、生態旅遊開發。劉業強議員說,香港人口密集,對水資源需求極大,但水務系統向來面對不少挑戰,例如水管爆裂或滲漏,造成不少失水情況,加上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大量數據中心需要水資源進行水冷散熱,可預期未來對水資源的需求將大幅提升。他表示「我與容議員都期望推動特區政府,檢視目前香港的水務系統,研究和採用更多創新科技,透過發展智慧水務,減少水資源在運輸和使用過程的浪費,以及增強供水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全面優化香港供水狀況,並且向市民推動『節約用水』精神。」
新民黨副主席暨沙田區區議員潘國山指出,公民力量從九十年代起開始關注東江水,與新民黨結盟後亦有持續關注,今次響應容海恩議員在地區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市民日常用水習慣等。他指,今年 2 月 27 日至 3 月 10 日期間,新民黨聯同公民力量以網上和實體形式向市民進行問卷調查,成功收得1,216 份有效問卷,問卷結果反映不少市民具備基本節約用水意識,但如若節水的方式較為繁瑣,會令市民的節水意欲下降。此外,高達 63.8%受訪者沒有為水龍頭、花灑等安裝節流器;問卷調查反映,市民對水務署的慳水政策不大了解,例如有 64.9%受訪者不知道可以向水務署索取免費的水龍頭節流器。總括而言,水務署在宣傳、教育工作方面仍有待加強。
容海恩議員補充指,問卷調查反映香港水質仍有待改善,三分之一受訪者表示家中自來水的顏色、氣味和味道的狀況不理想,即是每三戶就有一戶認為水質不理想,這情況具警示性;質問既然水的源頭沒有問題,何以傳送到市民家中就出現問題,正正反映了管控水管滲漏的重要性。新民黨西貢區區議員陳志豪指,數年前他曾與容海恩議員關注將軍澳一個屋苑出現的食水問題,最終發現是瀝青雜質留在水中,雖然這情況在香港並不罕見,但未來香港要建設智慧城市,水務署可研究利用智能科技監察水質;另外,除了發出水費信件外,可否研究採用即時報告用水量的智能系統。
新民黨中央委員暨東區區議會增選委員林梓鴻分享,市民關注水務問題,但對水務的認知度不高,因此非常需要在地區展開宣傳工作,年青一代亦對節約用水的意識相對較弱。他認為可聯同關愛隊在社區進行較有效的宣傳工作,並從而了解更多市民的困難;另外,水務署推動節約用水工作的成效有改進空間,如私人屋苑使用水龍頭節流器的比例偏低,建議水務署委員會明確列出產品的節水量,同時可考慮研究專項補貼資金,吸引市民使用。
新民黨中央委員劉文杰表示,有市民反映家中自來水的顏色、氣味和味道的狀況不理想,例如顏色混濁,明顯黃色、棕色,有明顯異味,如泥土味、鹹味等,他非常關注水務署如何協助市民找出原因並加以改善。
容海恩議員總結指,水務署近年積極建設「智管網」,每年的水管爆裂個案由 2000 年的 2,500 宗已大幅減少至 2024 年的 27 宗,有成效但目前只覆蓋政府水管,未有覆蓋私人水管。她強調水流失量近年有擴大趨勢,去年有約39%,即約 4.09 億立方米為非收入水,希望水務署訂立指標,了解私人屋苑水管的流失量,並研究如何減少流失。她希望水務署推動智慧水務掌握滲漏情況後,加強防範和維修工作;並善用應用程式,讓市民了解自身的用水情況;建議水務署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控用水事宜,透過經濟誘因吸引私人屋苑更換老化水管和市民節約用水。
最後,她建議水務署參考粵海水務的技術應用,綜合運用建築信息模擬(BIM)、地理資訊系統(GIS)、數碼分身(Digital Twin)、北斗導航、5G 通訊、物聯網等多種不同技術,透過資訊共享的智慧水務系統,進行自動化監控系統,從而推動香港建設智慧水務系統,可即時調節水壓,減少水管爆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