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潮水退了,你才知道誰在裸泳。」它用在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簡直精準到位!當民進黨因貪腐、無能與「大罷免失敗」而聲勢重挫,台灣政壇看似迎來「藍天再現」的契機,一群自詡為「救黨英雄」的藍營政治人物,立刻如鯊魚聞血般蜂擁而出,爭相競逐黨主席寶座。選舉至此,非但沒有展現國民黨的覺醒與改革決心,反而像一面照妖鏡,將這個百年大黨的腐朽、分裂,藍營政治人物虛偽與算計,照得纖毫畢現。
作為長期觀察兩岸政治的媒體人,我必須直言:這場黨主席選舉最可悲的,不是誰會當選,而是所有候選人對兩岸政策的支吾以對,對「中國」二字的戰戰兢兢與集體失語。台灣在民進黨與台獨勢力長達二十多年的「去中國化」洗腦下,加上國民黨自身的軟弱,台灣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已跌至歷史低點。而中國國民黨,連朱立倫及之前的江啟臣兩任黨主席,公開宣示自己是「中國人」都要顧左右而言他。這不是悲劇,這是荒謬。
民進黨的「明獨」與國民黨「維持現狀」的「暗獨」,本質上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每逢選舉,民進黨一句「抗中保台」,就能將國民黨打得潰不成軍,因為國民黨根本沒有足以抗衡的兩岸政策和價值主張。他們既不敢擁抱「九二共識」的真正內涵,又不敢提出清晰的統一願景,只能在被人認為的「親中」與「抗中」之間搖擺。
候選人們口口聲聲「團結」、「改革」、「光復南台灣」,卻對兩岸關係的核心問題避而不談。鄭麗文被高民調支持而沖昏頭腦,一句「勝選後想見高市早苗」失言,遭深藍圍剿。郝龍斌與趙少康高喊「憲法一中」,卻成了「反共反統」擁護者。這種混亂,是國民黨在價值崩解後的集體精神分裂。若國民黨無法重建一套有尊嚴、有底線、有遠見的兩岸論述,它就永遠只能是民進黨的「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