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全日都掛上三號風球,所有幼稚園停課,難得一天休息便相約了朋友外出下午茶,我們去了一間熱點的咖啡店,幸運的找了一張小圓枱便坐下來,下午4:30的時候已座無虛席,我右邊坐了一個高大俊美的青年人,而我左邊坐了一位退休人士。
觀看我左邊的那位退休男士,他好像坐了很久而沒有購買任何飲品,只是對着手機屏幕看電視。再望望我右手邊的那位青年,他也在發呆看看手機。當我與我朋友聊天一陣子的時候,那位青年人用普通話跟我說:「小姐,你可否請我及幫我買杯酸奶嗎?」我便對那位青年人說:「不會。」便在沒有再理會他,他再坐了一會,有一對年青的男女坐在那位國內的年青人右手邊,而這位高大威猛的男士亦同樣向這兩位人士說可否幫忙請他吃點東西和喝咖啡,我感到十分驚訝。
原來現在來港遊玩的國內人士,不是來港消費,而是來消費我們的香港人,是否他們在國內卷得透不過氣,所以來港「唞唞氣?」觀看那位青年男子大概20多歲,有六呎三吋高左右,為何他那麼落泊要坐在咖啡店內四五個小時去消磨時間?躺平而來香港裝扮旅遊嗎?筆者感到很不可思議。在這咖啡店內筆者可觀察到了有幾位中年人士獨自對着手機看影片在消磨時間,可見香港經濟已不是那麼好的,但起碼他們表現得自強,不去花費其他人。
內媒已報導過現在有些國內失業的年青人會每天花$30去扮作上班,但筆者昨天看到的,那位年輕人連這$30也不願意花,來港窮遊之餘也花費了香港人。筆者有感究竟我們的旅遊政策是否正確的呢?現時在大環境下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去照顧國內同胞是在所不免,但不是這樣的啊!
筆者也同意國家採取更加的積極措施去刺激經濟,更需要教導年青人的心態及提高自身認知水平。有時一個家庭兄弟姊妹眾多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有比較及有競爭下才會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