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年又開始了,筆者喜見學校改變了小措施,令青年人上課更專心,至少不會隨便拿電子工具在一邊上課一邊沉醉於自己的網絡世界中,作為講師的我很明白在多個小時的課堂中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吸收到我所說的每一句話,我常與學生們說:「在四小時的課堂中,如你們能吸收幾句令你刻骨銘心及印在腦海裏的說話就已經很足夠。」
這幾年社會的經濟大環境不是太好,作為教師的我很擔心他們畢業後何去何從,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在社會中佔一席位置?這兩年AI的出現已經打擊了整個職場生態,每間公司都正在重組架構減省人手。
我對每一位學生都說現今的社會你要比你父母更加聰明,更加要比他們的腦筋轉得快去迎接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生們上一代的父母可能只需一技傍身,便可在任何公司複製技能養活一家,但現在的年代已不可以了,他們需要擁有多項技能,而每個技能都需要如刀一樣鋒利無比才可在社會有穩健立足之地。
剛看到一則新聞,今屆大學生在課堂上利用AI翻譯工具,把講師用英語教授的內容翻譯成中文方便自己吸收去上課,這種行為及風氣很令人擔憂,他們的英語水平會否因此而有進步嗎?好像正在倒退中,試問他們在臨場實戰的口試及筆試時候會否使用英語語文能自如作答?筆者很懷疑大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否在使用AI工具下而有所提升,這些行為真的令人擔憂,他們的真功夫何在?
筆者希望校方正視問題所在,學生的學習態度應該在上課時專心聆聽而經過大腦吸收及思考後作出自我分析才明白理論。便利的AI工具使大腦沒有機會好好發揮運作功能,這些情況很容易被學生利用在功課及考試中作弊。筆者很難想像這些學生將來畢業後在職場上是怎樣生存及怎樣與外國客人實體溝通呢?是否不用開口只拿着iPad及手提電話便可以生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