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的紅酒放了半年,一看包裝「保质期 1 年」,難道只能丟?
其實紅酒的「保质期」,更像商家給的「參考期」,並非過期就壞。
先說個小知識。
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酒精度≥10% vol 的食品可不用標保质期,紅酒大多達標,只是早年消費者習慣看日期,部分酒商才保留標注。
而法國、義大利等紅酒故鄉,瓶身根本沒有「保质期」這一欄,靠的是「適飲期」判斷。
朋友送的紅酒放了半年,一看包裝「保质期 1 年」,難道只能丟?
其實紅酒的「保质期」,更像商家給的「參考期」,並非過期就壞。
先說個小知識。
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酒精度≥10% vol 的食品可不用標保质期,紅酒大多達標,只是早年消費者習慣看日期,部分酒商才保留標注。
而法國、義大利等紅酒故鄉,瓶身根本沒有「保质期」這一欄,靠的是「適飲期」判斷。
紅酒一生分三階段。
剛釀好的「發展期」,味道青涩像沒長大的孩子。
放一段時間進入「適飲期」,果香、单宁融合,口感最順滑,就像成熟的美人。
過了適飲期到「衰老期」,雖不一定壞,但香氣會減弱,味道變平淡 —— 就像 82 年拉菲,貴的是它處在黃金適飲期,而非單純「放得久」。
那怎麼判斷過期紅酒能不能喝?
兩步就夠:先看顏色,好紅酒澄清透亮,若變成渾濁的棕色、深黃色,甚至有懸浮物,肯定壞了
再淺嘗一口,若有類似鐵鏽的氧化味,趕緊吐掉,千萬別喝。
想長時間保存紅酒,記得一個小技巧。
未開封的紅酒要橫放,讓酒液浸潤軟木塞,防止木塞乾裂漏氣。
溫度控制在 10-18℃,避開陽光直射 —— 陽光會破壞紅酒的香氣,就像曬太久的水果會變味。
下次紅酒過了包裝上的日期,別急著扔,先檢查顏色、嘗一口,或許還能喝。
就算不能喝,用來擦木傢俱、泡浴也很不錯,一點不浪費!
2025 年 4 月 30 日,美烏簽署《烏克蘭 — 美國礦産資源協議》,協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掠奪?回顧近 200 年前的美國對我國發起的首場貿易戰,答案便清晰可見。
5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巴印衝突引發廣泛關注,網上盛傳在衝突的一小時內,中國武器以「六比零」的戰績擊敗法國最强戰機、俄羅斯戰機和以色列無人機。中國武器的亮眼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僅憑藉服役的殲-10戰機(2005)和約服役的霹靂-15導彈(2016),便在實戰中壓制了價值高昂的對手。
2025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試圖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蘇,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實現出口超越進口。可是,不足多少周,美國政府又主動商議取消和暫停大部份關稅,部署其它手段進行脅迫打壓。回顧近二百年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欺壓經歷五個階段,中國已從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動反擊,在歷史進程中實現了强勢崛起。如今的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今非昔比,美國此番目的難以達成。
2025 年 5 月19日,《紐約時報》發表「一個屬中國的世紀可能已經到來」一文,聚焦中美發展軌迹對比,引發國際輿論對全球格局變革的熱烈討論。文章以中美在科技、産業與政策層面的反差為切入點,既肯定中國十年發展成就,也暗藏對 「捧殺」 風險的警示。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3日發文報道,中國在全球藥品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高度依賴中國生產的藥品原材料。由於中國幾乎控制著美國藥品供應的「命脈」,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不僅無法實現在岸生產藥品的目標,反而可能導致一些醫藥公司放棄美國市場。
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爾ALMS首席執行官CEO克里斯托夫·富凱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警告,美國芯片出口限制,不僅會削弱ASML在半導體行業的主導地位,還將適得其反,進一步促進中國自立自強。
據日媒透露,日方將在與美關稅談判中提出針對中國的一攬子合作方案,重點聚焦因中美緊張局勢而中斷的中國稀土和美國液化天然氣供應鏈,日方希望以此為重點與美國展開合作。報道認為,在美國政府將中國視為關稅戰“最大目標”的背景下,日方推出這種具有“針對性的方案”試圖爭取美方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