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輾壓美軍的九三閱兵:一場顛覆戰略平衡的全球軍事宣言

avatar

王善勇

傳媒人/記者
作者:

王善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煙火」尚未散盡,世界格局的天平已在震顫中悄然傾斜。這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的盛大閱兵,早已超越歷史追思的範疇,成為中國向全球、尤其是向美國發出的一紙無聲戰書——一場關於技術、意志與未來主導權的全面宣示。當東風-61洲際導彈的射程數據在屏幕上閃爍,當鷹擊-19高超音速導彈的5馬赫速度與2000公里射程成為焦點,當紅旗-29反導系統的攔截高度達到1000公里時,世界,尤其是美西方終於不得不直面一個殘酷現實:中國軍力已非追趕者,而是顛覆者;不是模仿者,而是定義者。

核導彈第二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從「追趕」到「定義」的質變飛躍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在西方眼中仍是「山寨」與「逆向工程」的代名詞。然而,93閱兵徹底粉碎了這一陳舊偏見。此次亮相的裝備,無論是「雙離譜」100式主戰坦克、鷹擊-19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還是AJX-002巨型無人潛航器,無一不是立足於自主創新的技術巔峰。這不僅是數量的堆疊,更是「體系性創新」的體現。

以「雙離譜」坦克為例,它徹底拋棄了百年來「甲彈對抗」的傳統思維,不再盲目堆裝甲、加口徑,轉而擁抱「主動防禦+信息融合」的全新範式。105mm主炮搭配混動系統(柴油-電動機混合動力,功率達1500千瓦),使其在靜音狀態下可持續作戰12小時,續航里程達600公里。其主動防禦系統(ADS)由三層組成:硬殺傷攔截彈(反應時間10毫秒,攔截距離500米)、電子干擾(干擾頻段1-18GHz,覆蓋無人機通信與導航系統)和激光反制(功率10千瓦,可致盲2公里內的無人機攝像頭)。多模態感知雷達(包括相控陣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與AR眼鏡(視野範圍120度,顯示延遲低於20毫秒)的結合,使車組成員成為「戰場神經節點」,可即時獲取360度無死角的戰場資訊。車族化設計與模組化任務單元,更展現出中國國防工業在體系整合與批量生產上的驚人效率。這已非「仿製」,而是重新定義未來戰爭的遊戲規則。

空降突擊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從太空到深海 中國已構建「全域壓制」優勢

若說過去中美軍力對比尚可謂「各有千秋」,那麼93閱兵則清晰勾勒出一幅中國在多個戰略領域實現超越的圖景。 

在「外太空與戰略反導」領域,紅旗-29的亮相堪稱「星球大戰」計劃的現實版。其攔截高度達1000公里,可攔截速度達10公里/秒的目標,攔截距離達3000公里。其DN2彈頭採用動能殺傷機制,可有效在分導彈頭分離前進行攔截,避免核污染。與美國薩德系統(攔截高度150公里,攔截距離200公里)相比,紅旗-29的性能提升數倍,其反衛星能力(可攔截36000公里高空的衛星)更是薩德系統的天壤之別。

在導彈技術上,中國已進入「高超音速王國」。一口氣展示5款不同原理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從雙錐體的鷹擊-20(射程1000公里,速度5馬赫,可攔截2000公里內目標)、乘波體的鷹擊-17(射程800公里,速度5.5馬赫,採用錢學森彈道)、到吸氣式自主動力的鷹擊-19(射程1500公里,速度6馬赫,全程可操控飛行,可打擊近距離目標)。

鷹擊-19的突破尤為關鍵。其採用的超燃衝壓發動機(X-1000型),在5馬赫速度下點火穩定性達95%以上,全程推進效率達70%,比美國的「高超音速吸氣式武器概念」(HAWC)的50%效率高出20個百分點。其射程達1500公里,可覆蓋整個南海,甚至能威脅到關島。與此同時,東風-61洲際導彈的射程達15000公里,可覆蓋全球任何目標,其可攜帶多彈頭(最多10枚),每枚核彈頭當量達300千噸,足以摧毀一座大型城市。

 在「水下作戰」領域,AJX-002巨型無人潛航器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在「無人潛戰」領域的領先。長達20米,直徑1.5米,作戰深度達6000米,續航時間達30天,可執行遠海偵察、佈雷、甚至戰略打擊任務。其隱蔽性(噪音水平低於80分貝)遠超傳統潛艇,使其在水下作戰中具有壓倒性優勢。

在「無人機與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展現出「無人化戰爭」的完整藍圖。從「攻擊-11」忠誠僚機(翼展14米,航程3500公里,可攜帶4枚導彈)與五代機協同空戰,到「機器狼」集群(單個重量100公斤,可集群作戰500架以上)執行掃雷、突擊,再到激光與微波武器(激光功率100千瓦,可攔截10公里內的無人機;微波功率1000千瓦,可「面殺傷」1000米內的蜂群無人機),中國已將AI深度融入殺傷鏈。

與美國對AI軍事化的猶豫不同,中國顯然選擇「全面擁抱」,追求在「納秒級」決策中碾壓對手。這不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戰爭哲學的差異」——中國相信技術可控,敢於將AI置於殺傷鏈核心;而美國仍在技術、決策與資金的泥潭中掙扎。

中俄朝同台 地緣戰略的「反霸權聯盟」成型

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人並肩而立。這一「三國同框」,絕非偶然的外交禮節,而是向華盛頓傳遞的明確信號:若美國挑戰中國,將面臨多線作戰的噩夢。(新華社)

93閱兵最富政治意涵的一幕,莫過於習近平、普京、金正恩三人並肩而立。這一「三國同框」,絕非偶然的外交禮節,而是向華盛頓傳遞的明確信號:若美國挑戰中國,將面臨多線作戰的噩夢。朝鮮半島、台海、烏克蘭——三個火藥桶同時點燃,足以耗盡美國的全球投送能力與戰略耐心。

美國五角大樓觀看直播時,其內部「比薩外賣指數」的飆升,恰是這種戰略焦慮的絕佳寫照。當解放軍展示可打擊關島的東風-26D(射程3000公里,可精確打擊關島基地,命中精度10米內)、可覆蓋北美本土的東風-61(射程15000公里以上,可覆蓋美國本土任何目標)、以及鷹擊-19高超音速導彈(速度6馬赫,射程1500公里)時,美國的「第一島鏈」與「全球霸權」神話正在崩解。 

解放軍最具戰略威懾力的東風-61洲際核子彈道導彈終於在這次閱兵中亮相,必然令五角大樓的分析員們徹夜難眠。這款導彈射程達15,000公里以上,最大飛行速度達到35馬赫(甚至有人估計超過50馬赫),橫跨歐亞的打擊能力,讓解放軍在全球戰略布局中開始佔上風。

東風-61導彈目前對外資訊鮮少,據稱採用了多項先進導引技術,包括慣性導引、激光導引以及天基導航系統,這些技術共同確保了導彈的高精度和強大的生存能力。這型導彈據稱能夠攜帶多達超過20枚以上分導式核彈頭,並具備智能變軌技術,這使得它能夠有效突破敵方的反導系統。展現橫跨歐亞大陸及橫渡太平洋的遠程打擊戰力。更在全球戰略格局中為中國增加了重要的影響力。 

美國軍事媒體《The War Zone》報道指出,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準確參數披露,也不知道它是否已經服役。但是,「東風-61」的前身「東風-41」,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C)估計,射程約在12000~15000公里之間,可裝載多達10枚MIRV彈頭(「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或「分導式多彈頭」)。從2020年開始,網路上就已經出現「東風-41」後繼導彈的討論聲音,「其性能顯然要超越東風-41」甚囂塵上。

五角大廈去年底提交給美國國會的中國軍事發展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正在研發新型洲際彈道導彈,「這將顯著增強其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力量,並需要增加核彈頭的產量」。報告認為,解放軍力求打造一支規模更大、更加多樣化的核力量,涵蓋各種系統,以便提供多種打擊選擇。

當解放軍展示可打擊關島的東風-26D、可覆蓋北美本土的東風-61洲際導彈時,中國不再「敬而不破」,而是以實力為後盾,公開宣示與美國分庭抗禮的決心。

空中無人作戰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以武止戰」:和平的盾牌由鋼鐵與導彈鑄就

中國一貫強調「和平崛起」,但93閱兵表明,其和平並非乞求而來,而是以絕對武力為後盾的「以武止戰」。習近平雖未點名台灣,但「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誓言,已為台海局勢劃下紅線。當「關島殺手」東風-26D(射程3000公里,可覆蓋關島)與「航母殺手」鷹擊-19(射程1500公里,速度6馬赫)列隊前進,當無人機群可瞬間癱瘓敵方指揮系統,任何「以武謀獨」的幻想都將在長程火箭彈、導彈雨中灰飛煙滅。

這正是中國的戰略智慧:展示力量,是為了避免戰爭。通過閱兵,中國向美國與「台獨」勢力清晰傳遞「代價不可承受」的威懾信號。與此同時,大量後勤保障與遠程投送裝備的亮相,表明解放軍已具備「打大仗、打遠仗」的全要素能力,絕非紙上談兵。

特朗普的尷尬與賴清德的渺茫:歷史敘事的權力之爭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受閱部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抱怨習近平未感謝美國援華抗戰,恰恰暴露了美國霸權心態的衰落。當他要求「被感謝」時,實則是在哀求昔日榮光的延續。而習近平的沉默,是對「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贏得勝利」的堅定宣示。中國不再需要依附於西方的敘事體系,而是要強調以「波茨坦公告」為基石的二戰歷史與戰後秩序的定義權。

賴清德以「終戰」取代「勝利」,學足日本人的口脗企圖淡化抗戰意義,顯露其「日本人龜孫子」心態卻竊取了台灣地區領導人的進退失據。特朗普崇尚「勝利者」,而賴清德連「抗戰勝利」都不敢承認,如何奢望美國為其「馳援」?在特朗普眼中,這不過是個懦弱的「麻煩製造者」。當中國以鋼鐵洪流彰顯「勝利者」的尊嚴,賴清德的「終戰論」只顯得更加蒼白與可笑。美國「馳援台灣」的可能,正隨著賴清德對歷史的背叛而日益渺茫。

徹底改變被美西方欺凌的新時代黎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93閱兵不是一場表演,而是一場戰略革命的啟幕。它宣告:中國軍力已從「追趕者」變為「定義者」,從「區域防禦」邁向「全球威懾」。在導彈、無人機、AI、反導、太空等領域,中國不僅追平,更在部分領域實現領先。美國的「質量優勢」正被中國的「體系性創新」與「規模化生產」稀釋。

這是一場靜默的權力轉移。當紅旗-29指向太空(攔截高度1000公里),當鷹擊-19掠過海洋(速度6馬赫,射程1500公里),當「機器狼」奔馳於戰場(集群500架,單架重量100公斤),世界必須承認:解放軍已具備輾壓美軍的實力與意志。和平的未來,不再由單極霸權決定,而是由多極力量的動態平衡所塑造。中國,已穩穩站在了這新秩序的中心。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傳中國核魚雷將現蹤「九三閱兵」
九三閱兵訓練現場高清大圖公開
中國「九三閱兵」 日本籲歐亞各國領袖勿出席
中國軍號發文回應日本呼籲各國不參加九三閱兵
從紀念抗戰到展現大國戰略的全面宣示
avatar
黃楚楚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