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經濟步入調整期的關鍵時刻,社會各界無不尋求新的增長動力。
當眾人的目光聚焦於傳統航空業的客貨運量、航班班次等「大數字」時,一個極具潛力卻被長期忽視的領域正靜待發掘——公務航空市場。
這看似「小眾」的領域,實則蘊藏著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能量。
在香港經濟步入調整期的關鍵時刻,社會各界無不尋求新的增長動力。
當眾人的目光聚焦於傳統航空業的客貨運量、航班班次等「大數字」時,一個極具潛力卻被長期忽視的領域正靜待發掘——公務航空市場。
這看似「小眾」的領域,實則蘊藏著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能量。
中央政府對香港航空業發展的期盼與規劃早已明確。
每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支持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具體指出要提升香港機場國際樞紐地位。
這些上層政策不僅為香港航空業指明方向,更為公務機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然而,現行政策討論多集中於主流航空運輸,對公務航空這一細分市場缺乏針對性的戰略規劃。
這種忽略,無異於將一座待開發的金礦置之不顧。
公務機乘客對香港的經濟貢獻遠非一般航空旅客能比擬。
數據顯示,今年頭八個月,香港市值最高的30家上市公司高層頻繁使用公務航空出行。
這些高端旅客的消費力、投資能力和商業影響力,為香港帶來的是遠超普通旅客的經濟效益。
他們不僅在航空服務上支出龐大,更在香港的酒店、餐飲、零售、金融及專業服務領域創造可觀需求。
一次公務機行程往往伴隨著高級酒店住宿、豪華餐飲消費、高端商業會議等系列活動,產生顯著的經濟乘數效應。
香港商用航空中心提供的數據尤為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處理與新股上市相關的航班達30班次以上。
這一數字背後,是國際投資者、企業高管和專業人士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的活水。
公務機為全球資本流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空中通道。
在IPO過程中,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能夠快速抵達香港參與路演、進行盡職調查;公司高管可以靈活安排全球行程,同時處理多市場業務。
這種聯通世界正是香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當前香港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調整,迫切需要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經濟活動。
公務航空帶來的人次和航班數雖然絕對值不大,但其所服務的對象正是此刻香港最需要的優質經濟資源。
這些高端旅客不僅帶來立即消費,更往往伴隨著投資決策、業務拓展和商業網絡建設。
他們是香港連接全球資本、技術和人才的重要節點,其價值遠不能以簡單的旅客數量或航班班次衡量。
香港正致力發展IPO市場和家族辦公室樞紐地位,這些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公務航空的支持。
家族辦公室決策人、國際投資機構高管、跨國企業領袖——這些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人物,恰恰是公務機的主要用戶群。
公務機為他們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出行方式:高度靈活的日程安排、絕佳的隱私保護、高效的時間利用。
這些優勢使香港能夠更好地吸引和服務全球高端商務人群,強化其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競爭力。
現在正是特區政府思考如何將政策傾斜到公務機市場的關鍵時刻,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是需要認識到公務機市場的特殊性並提供相應的政策環境。
首先,應在基礎設施規劃上為公務航空預留空間,確保其有充足的設施和資源支持發展。
其次,需要簡化行政程序,提高通關、檢疫等環節的效率,為公務機用戶提供無縫銜接的服務體驗。
再者,可考慮制定針對性的推廣策略,向國際商界凸顯香港作為公務航空樞紐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應將公務航空納入香港整體經濟發展戰略,使其與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創新科技等優勢產業形成協同效應。
公務機不僅是一個運輸部門,更是高端經濟活動的催化劑和放大器。
在香港經濟轉型的當下,我們需要以新視角審視每個經濟領域的潛在價值。
公務航空市場雖然看似「小眾」,但其帶動的經濟效益和戰略價值卻不容小覷。
讓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公眾認識並重視這一領域,不僅有助於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更能強化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整體競爭力。
現在正是時候拋棄對航空業的傳統認知框架,擁抱公務機市場為香港經濟帶來的新可能。
只有當這「小眾」市場獲得應有的關注和支持,香港經濟才能真正展翅高飛,在調整期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鞏固其國際航空樞紐和商業中心的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
我前兩日曾經撰文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中國政府必然奉陪到底。结果一如我所料,中國政府將美國進口貨關稅加到 84%。
筆者在教學當中所涉獵的課程級別及學生年齡都比較廣闊,所教授的包括幼稚園學生、小學生及成人學生。不難發現學校所給予學生的資源是十分足夠和內容豐富,學校對學生的支援提供及教導可以用寵愛有加來形容,學生各方面所需要可說應有盡有。
筆者認為真正的全球治理革命,始於對資源主權的覺醒,成於對技術霸權的破解,終於對規則壟斷的顛覆。
在保障公共資源合理回收的同時,遏止資助房屋成為投機炒作的金融商品,方能真正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政策目標。
近日國泰航空宣布禁止機組人員攜帶外置充電器(俗稱「尿袋」)登機,此舉引發了不少討論。雖然民航處從2025年4月7日起實施新規定,限制乘客在航班上使用充電寶及禁止將其放置於行李架,但國泰的措施更進一步,完全禁止機組人員攜帶,這樣的規定是否過於嚴苛,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