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改革與精準賦能:破解香港治理效能的系統工程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香港的公共治理正處於關鍵轉折點。當社會關注前線服務不足與政策執行斷層時,特首政策組作為政策協調中樞,正面臨著制度性與操作性的雙重挑戰。現行體系下,政策組雖具備宏觀研究職能,卻缺乏對各部門資源配置的強制性數據獲取權限,難以系統性追蹤管理層與執行層的員額比例變化趨勢。這種數據缺口導致資源錯配問題難以從根源解決,例如審計署雖多次指出前線監督不足,但結構性失衡仍在持續。

一、數據驅動決策:構建資源效能儀表板

要破解「肥上瘦下」困局,首要是建立數據化的監測機制。建議通過修訂《公開資料守則》,建立部門人力資源數據的強制披露制度,要求各政策局定期提交管理職級與執行職級的員額比例、資源流向及效能指標。藉助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動態分析與風險預警,使政策組能夠精准識別資源錯配的高風險領域,為後續改革提供數據支撐。

二、執行權能轉換:從協調者到變革推動者

政策組的角色需要從諮詢協調向執行推動轉型。現行協調機制在面對跨部門事務(如北部都會區開發、跨境基建管理)時顯露出局限性:規劃階段投入大量高層人力,但執行階段卻出現技術員級別人手持續短缺。建議引入「逆向審計」流程,要求所有新政策建議必須包含基層執行資源影響評估,並借鑒模塊化治理經驗,設立跨部門人力資源調度池,實現「規劃-執行-監督」的閉環管理。

三、制度創新突破:效能指標與激勵機制

現行考核制度缺乏對結構效能的關注。建議在部門首長績效考核中增加「資源配置優化率」、「基層執行支持度」等指標,並設定三年內將管理與執行職級比例從當前水平優化至1:4.5的具體目標。同時,可選取市區重建及跨境基建項目作為試點,通過職能模塊化重組與資源彈性調配,實現「瘦腰強基」的結構轉型。

四、賦能高階公務員:從流程管理到戰略領導

改革並非否定高階公務員的價值,而是將其從繁瑣的行政流程中釋放,聚焦於更具戰略意義的職責。政策組應推動高階公務員轉型為跨部門協調者、創新技術應用領導者及重大項目督導者,使其專業經驗與宏觀視野真正服務於政策效能的提升。

結語:以制度創新實現治理範式轉移

筆者認為,特首政策組的角色轉型需要制度性賦能。這不僅需要強化其數據獲取與分析能力,更需通過制度設計賦予其對資源配置方案的建議權與監督權。唯有將數據驅動、執行轉換與制度創新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從「程序合規」到「實效創造」的治理範式轉移。

改革窗口正在收窄,當資源錯配持續制約社會發展,政策組需要的不是更多研究報告,而是破冰的勇氣與創新的制度工具。這項改革的成功,需政府高層的政治決心與公務員體系的共同參與,方能實現香港治理效能的實質躍升。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