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深耕51年的半導體材料商『瑞昇金屬工業』在官網公告因財務困難、銀行緊縮銀根,無預警停止營業。在美方對台產品啟動20%對等關稅、並醞釀對半導體祭出「232條款」調查的背景下,這起事件不不是偶發,而更像是台灣半導體上游材料鏈的結構性警訊:當龍頭代工仍吃AI紅利時,中小材料商卻面臨成本上升與現金流的壓力,可以說台灣的科技生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淘汰」的斷鏈風險期。
讓人唏噓的是,像瑞昇這樣經營了超過半世紀的老廠,也因為關稅戰的原因撐不下去而倒下。
8月12日,深耕51年的半導體材料商『瑞昇金屬工業』在官網公告因財務困難、銀行緊縮銀根,無預警停止營業。在美方對台產品啟動20%對等關稅、並醞釀對半導體祭出「232條款」調查的背景下,這起事件不不是偶發,而更像是台灣半導體上游材料鏈的結構性警訊:當龍頭代工仍吃AI紅利時,中小材料商卻面臨成本上升與現金流的壓力,可以說台灣的科技生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淘汰」的斷鏈風險期。
讓人唏噓的是,像瑞昇這樣經營了超過半世紀的老廠,也因為關稅戰的原因撐不下去而倒下。
瑞昇金屬成立於1974年、資本額新台幣2.5億元,產品涵蓋焊錫、錫球、錫粉、磷銅球、封裝用環氧樹脂等關鍵材料。公司公告指出,因財務困難與銀根緊縮,自8月12日起停止營業,後續由律師向法院聲請債務清理程序。多家媒體確認該公告並指出公司早在5月即示警地緣政治、運輸成本與關稅壓力。
美國在七月31號拍板對台加增20%的對等關稅;雖然半導體本體獲得暫時豁免,但下游含半導體的終端品與周邊供應鏈仍承受極大壓力。這對相關的材料、零組件、PC/手機等鏈條廠商是首當其衝。並且更大的不確定性還在前方:白宮同時在著手進行以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啟動對半導體進口是否危及國家安全,進行調查。特郎普已經放話,已經在研究對晶片課徵25%關稅的可能性,引發台灣相關供應鏈廠商高度緊張。
所以不只瑞昇,而是整個同業都備感經營的壓力,目前雖然未見大批「倒閉潮」,但已經有不少業界的經營者表示,這次的加增20%的關稅,對這些要依賴進口材料加工的中小材料商的經營,造成生存的壓力。
以瑞昇來說,這次的關廠就是因為現金流斷裂,加上借款緊縮就成為致命傷。另外焊錫、金屬粉末與電鍍化學品受原料、運輸與關稅齊升的影響,毛利幾乎被快速壓縮,一旦如果訂單結構偏向成熟製程或是內銷比重低的廠商,自然就壓縮了市場。
特郎普的關稅戰主要是逼使製造業回美。雖然近年也有部份的台系設備、測試與零組件廠赴美增設據點,以降低關稅。但這也反映出當供應商被迫分散產地後。這對中小廠而言就更加增加更多的成本。
這次瑞昇的退場,也許只是個案,也不能代表這是台灣相關產業的倒閉潮開始,但卻足以說明了對於體積小的中小型材料商來說,生存的壓力就一定是上升。
我們從瑞昇這次的停業來看,這次的特郎普所打的關稅戰,對台灣出手之重,在加增了20%的關稅後,已經把台灣科技業的上下游,造成「結構性的分化」。
台灣一直以來是世界最具優勢的晶圓代工龍頭,但沒想到,卻有著脆弱的上游材料廠。現在讓人擔憂的是台灣晶圓代工業,會不會面臨產業鏈斷鍊的風險,影響永續整體的競爭力。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
在我前兩篇文章曾經講過中國一定可以妥善應付美國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欺凌。 正如我所料,中央政府將美國貨入口關稅加至125%之後便聲明不會再理會特朗普是否繼續加關稅,因為 125%的關稅已經令到美國貨品在中國沒有市場。
特朗普第二次做總统上台, 隨即 飘飘然,興奮地狂發白日夢。 一時又話考慮步處未來第三次連任, 一時又話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洲。又話武力奪取格寧蘭,將格寧蘭收為己有, 我就覺得他已經患上妄想症。
瑞士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雙方圍繞落實今年1月17日中美元首通話重要共識進行了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的溝通,在經貿領域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9:00,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見備註)。
2025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試圖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蘇,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實現出口超越進口。可是,不足多少周,美國政府又主動商議取消和暫停大部份關稅,部署其它手段進行脅迫打壓。回顧近二百年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欺壓經歷五個階段,中國已從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動反擊,在歷史進程中實現了强勢崛起。如今的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今非昔比,美國此番目的難以達成。
如同較早前的預測,特朗普並不會因為賴清德對美國的『跪拜』,就會善待台灣.根據最新公布的關稅名單,特郎普對台灣實施了平均高達20%的關稅。涵蓋範圍包括工業用品、機械零售、到民生消費品、資訊產品、精密儀器、塑膠製品。影響出口金額高達130億美元。
中國近期舉舉行全世界第一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引起歐洲高度關注。歐洲媒體形容,該活動展現了中國爭逐技術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領導雄心,取得的成果「越來越科幻」。
YouTube 瘋傳 AI 生成影片,虛構 17 歲台灣少女拒認「中國台灣省」放棄大獎,33 萬人誤信感動。真相曝光後網議 AI 洗腦氾濫,呼籲提升識讀能力,更應釐清事實 ——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同胞同文同種,血脈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