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高國債國家與美國武器採購的潛在關聯?

avatar

鄭國鈞

專欄作家/評論員
教育界
作者:

鄭國鈞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截至 2025 年,全球有多個國家因高額國債而面臨財政壓力,尤其是那些國債對 GDP 比例超過 100% 的國家。這些國家包括日本(260%)、委內瑞拉(240%)、希臘(190%)、蘇里南(180%)、意大利(145%)、黎巴嫩(140%)、葡萄牙(120%)、美國(120%)、法國(115%)和比利時(110%)。

它們的高額債務背後有各自的原因,例如經濟停滯、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支出過高以及財政管理不善。然而,撇除三個較細的國家和較弱的經濟體 (例如: 委內瑞拉、蘇里南和黎巴嫩 ),其餘六個國家與美國的武器採購之間可能存在某種潛在的聯繫,尤其是在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國的背景下。

經濟疲弱仍需滿足美國軍售需求?

美國長期以來通過武器出口建立起全球性的軍事影響力,特別是對於其盟國的軍事依賴。例如,在 NATO 框架下,美國多次要求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並將其提升至 GDP 的 2% 或更高。特朗普政府甚至提出將國防開支目標提高到 GDP 的 5%。這些要求直接促使盟國增加對美國武器的採購,例如 F-35 戰機和其他高端軍事設備。然而,這些採購項目往往需要巨額資金,導致一些國家不得不通過舉債來實現。

以希臘( 國債對 GDP 比例達 190%)為例,儘管在歐債危機期間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但仍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美國的戰機和防禦系統。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葡萄牙(國債比例達 120%)和意大利(國債比例達 145%)等歐洲國家,它們在經濟疲弱的情況下,仍需滿足軍事需求,這進一步加重了其國債負擔。 

插圖:戲劇化的插圖展示戰鬥機(如 F-35)、坦克和導彈等軍事設備,戰略性地分佈在不同國家上

美國武器地緣政治化

此外,美國的武器交易本身也可能被視為一種地緣政治工具,用於控制盟國的外交和國防政策。許多國家在採購美國武器後,與美國形成了深層次的軍事依賴。以 F-35 戰機為例,該戰機的供應鏈涉及多國合作,買家國家需依賴美國提供的技術支援和配件維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自主性。日本和意大利等國家便是典型的例子,它們的國防戰略高度依賴於美國的軍事裝備。同時,美國也可能利用這種依賴關係作為談判籌碼,例如在對抗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布局中,要求盟國配合其外交政策。 

高額關稅與大額軍售?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關聯。特朗普對歐洲盟國施加高額關稅,並同時要求它們增加國防開支,這讓一些國家重新審視與美國的武器交易。例如,西班牙因與美國的關稅爭端,放棄了 F-35 採購計劃,轉而選擇歐洲本土的 Eurofighter Typhoon。瑞士則因美國關稅問題,在國內掀起政治爭論,要求取消 F-35 採購案。儘管美國通過高關稅和軍事要求試圖增加武器出口收益,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盟國的財政穩定,甚至引發了對其外交政策的質疑。 

儘管向美國買武器的國家似乎都有著高國債的財政負擔,這並不是就如數學題 一般可以計得清清楚楚。現實中這種關係十分複雜。高國債問題往往源於結構性經濟挑戰,例如經濟增長疲弱、社會福利負擔過高以及稅收政策的不足。武器採購在其中的作用有限,更多是地緣政治需求與財政管理的交集。但事實上,一些未能如我國般能完全「武器自給自足」的國家(比如隔鄰的印度),通過多元化武器來源供應,令其對美國的武器依賴亦真的相對較低,這些國家的國債對 GDP 比例亦真的比較實在(印度和我國都是 60%~70% 之間),遠比上述其他國家超越 100% 為合理。 

不要做「美國軍備消費者」

總而言之,美國的武器交易確實對某些高國債國家構成一定的財政壓力,但這並不一定是高國債問題的主要原因。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國防需求、財政穩定和國民生活安穩,並改善國內經濟結構以實現長期的財政健康。對於高國債國家而言,減少對外部軍事裝備的過度依賴,間接做美國的 「軍備消費者」 ,並在外交和財政政策上取得平衡,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