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舊樓治理:從文化韌性到制度突圍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香港強制驗樓制度深陷「程序完備而執行癱瘓」的悖論,六成四危齡私樓猶如城市計時炸彈,逾二萬六千份驗窗通知淪為紙上警示,逾萬宗逾期三年以上的積壓個案持續滋長風險,更諷刺的是六成墜窗事故竟發生在監察名單之外。三無大廈的治理真空如同蔓延的毒瘤,筆者祝願政府以聯廈聯管試點協助成立法團獲得成功,以修補制度與現實的致命斷層。

當官僚系統仍在用二十世紀工具對抗二十一世紀危樓,九龍城衙前圍道已點亮變革火種:可拆卸的僑批紋樣藝術板塊使危牆維修工期縮短三成,智能滲漏警報器以每件兩百元的成本築起預測準確率達九成二的安全防線。  

破解積壓困局需創新思維。當局可整合墜窗事故熱點、熱成像掃描數據及屋宇署通告,建立動態風險地圖,對一萬四千宗須強制檢測卻未實行的高危積壓個案啟動市建局代行機制。此舉借鏡九龍城顧及文化的維修經驗,避免全面圍封造成的商戶停業。針對三無大廈治理,以建築物管理條例《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為法源,逐步推行全港聯廈聯管為三無大廈招標,並為法團成立率設定目標,關鍵性也在於民政署提供干若補貼,以複製衙前圍道每戶減負實效。  

根治資金斷鏈須構建永續循環。建議提升使驗窗覆蓋率突破七成五。研究使用區塊鏈技術,落地關鍵在分級推進:首階段優化招標妥平台,提供簡化操作介面與社區技術員或區議員及關愛隊等駐點指導,逐步過渡至全鏈上運作。此舉不僅能七十二小時內截擊圍標,更能以「維修誠信數據庫」淘汰劣質承建商。  

筆者建議當局掙脫文牘主義枷鎖:未來將聯廈聯管相關的聯合招標納入《建築物管理條例》,授權市建局對積壓高危個案行使代執行權,更要建立技術應用紅線,熱成像掃描嚴守公共外牆邊界。那些颱風夜被三代人肩脊托住的燈火早已昭示:真正的制度突圍,始於將僑批壁畫前的防線化為全港一萬七千幢舊樓的韌性基因。「這裂痕是歲月蓋給家園的郵戳,」。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