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從8月1日起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實施其他懲罰。特朗普抱怨印度的關稅稅率太高,並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和武器裝備不滿。當地時間8月3日,就在特朗普對印度「撕破臉」後不久,他的高級顧問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又指責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舉動實際上是在俄烏沖突中資助俄羅斯。可以說,此番米勒出面發出的聲音,是特朗普政府迄今為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印度,發出的最嚴厲批評之一。
「他(特朗普)非常明確地表示,印度繼續通過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來資助這場沖突是不可接受的,」米勒作為特朗普身邊最具影響力的助手之一,目前擔任負責政策事務的白宮辦公廳副主任,他當天接受采訪時稱,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但他同時也略微緩和地說,特朗普與印度總理莫迪的關系「非常好」。
對於米勒的這番抨擊,印度駐美國大使館目前尚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而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當地時間8月2日曾對外放風稱,盡管受到美國的威脅,但新德里方面仍將繼續從俄羅斯購買石油。
目前,特朗普已宣布對印度徵收25%的關稅,他還指責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和武器裝備,威脅對印度實施其他懲罰。
當地時間8月2日,兩名印度高級官員表示,印方的政策沒有變化。其中一名官員還表示,印度政府並未指示石油企業減少從俄羅斯的進口量。
同時,有消息人士向印媒透露,印度的能源供應決策取決於價格、原油品級、庫存、物流和其他經濟因素,因此將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消息人士提到,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日產量約為950萬桶,占全球需求的近10%;同時也是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日出口原油約450萬桶,成品油約230萬桶。
「在這種充滿挑戰的環境下,作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費國,印度的原油進口依賴度高達85%,」該人士指出,「因此,印度戰略性地調整了採購方式,以確保在完全遵守國際規範的同時獲得價格合理的能源。」
前一天(8月1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斯瓦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關於我們的能源採購需求……我們會考慮市場上可用的資源、提供的條件,以及當時的全球形勢或環境。」
賈伊斯瓦爾補充說,印度與俄羅斯保持著「穩定且久經考驗的夥伴關系」,新德里與各國的關系基於自身價值,不應從第三國的視角來看待。他拒絕直接回應特朗普的威脅,但暗示,印度對俄羅斯的政策不會改變。
有分析認為,莫迪政府的這些表態反映出,盡管印美兩國關系一度備受吹捧,但如今正迅速惡化,人們對兩國之間關系也日益感到沮喪。在印度,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本國領導人不應該允許日益反覆無常的美國政策,影響該國為其龐大的14億人口提供重要能源供應方面的選擇。
但另一方面,對莫迪政府來說,放棄俄油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盡管印度已經實現了石油進口來源多元化,但其龐大人口中近90%的能源需求仍依賴進口。據印度官員稱,該國從大約40個國家購買石油,但其供應經常受到美國對一些最大出口國采取行動的影響。過去,美國就曾成功施壓印度,迫使其放棄從從伊朗和委內瑞拉購買石油。
特朗普沒有說明的是,如果印度無視他切斷俄羅斯石油進口的呼籲,將面臨何種懲罰。而一些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關注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可能反映出他對俄羅斯在俄烏和談問題上缺乏進展感到沮喪,也可能是一種談判策略,因為美印正試圖完成雙邊貿易協定的早期階段。分析還稱,中國和土耳其是俄羅斯石油的另外兩個主要進口國,但尚未面臨類似特朗普針對印度的威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早已明確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中俄的合作既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因素的影響。
資料顯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大幅增加了對俄羅斯石油的採購。如今,俄羅斯已成為印度的主要石油供應商,占印度總供應的約35%,而此前這一比例還不到1%。據悉,印度每天從俄羅斯進口超過200萬桶原油,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俄羅斯石油進口國。
報道稱,俄烏衝突最初幾個月,美西方國家持續施壓印度減少與俄羅斯經濟聯系。
但到了第二年,印度的壓力有所減小。印度似乎已經說服了其美國和歐洲盟友,讓他們相信,擴大購買廉價的俄羅斯石油有助於控制全球油價。去年年初,有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表示,印度正在實施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讓俄羅斯石油繼續流入全球供應,但價格保持低廉,以減少俄羅斯的收入。
「他們購買俄羅斯石油,是因為我們希望有人在價格上限的框架下購買俄羅斯石油;這並不違反規定,」去年,時任美國駐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為印度辯護稱,「這實際上是政策設計使然,因為作為一種商品,我們不希望油價上漲,而他們也滿足了這一要求。」
除了已對印度徵收25%的關稅,特朗普還曾在當地時間7月14日威脅放話稱,若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關稅——關稅稅率高達100%。
而從後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國駐北約大使惠特克以及一名白宮官員的說法中,也證實了特朗普此番威脅中真正所針對的對象和意圖。這些美方官員宣稱,特朗普指的是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並非對俄羅斯商品徵收關稅。由於美俄貿易往來很少,因此「二級制裁」可能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而對中國和印度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徵收關稅,才會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印度反應低調,僅回以一份不鹹不淡的聲明,稱正研究相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