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搬家是不少人的生活日常。然而,選錯搬運公司可能讓原本簡單的搬遷變成一場災難。逐件計搬屋公司憑藉多年行業經驗,結合真實案例,整理出10個避坑指南,助您找到最適合的搬運服務。
一、警惕超低價陷阱
案例1:市民王先生貪圖便宜,選擇網上「$800全包」的搬運公司,結果到場後被告知樓梯費、停車費等額外收費,最終花費超過$3000。
建議:選擇明碼標價、無隱形消費的公司,如逐件計搬屋公司採用「按件計費」模式,提前溝通清楚收費項目。
二、確認公司正規性
案例2:李小姐通過小廣告聯繫的「搬家團隊」,搬運途中以「物品超重」為由坐地起價,事後投訴無門。
避坑:務必查詢公司營業執照、服務資質,正規公司會主動出示服務保證和投訴渠道。
三、考察服務專業度
案例3:某公司將客戶古董花瓶直接扔進紙箱運輸,導致物品損毀卻拒絕賠償。
關鍵:選擇提供專業包裝材料(氣泡膜、木架加固)、配備搬運經驗豐富師傅的公司,如逐件計搬屋公司的「分類包裝+防震運輸」服務。
四、核實保險保障
案例4:張先生找的搬運公司承諾「全程保險」,但物品損壞後以「保險未生效」為由推卸責任。
提醒:簽約前要求查看保險合同,確認賠付範圍和流程,避免口頭承諾。
五、評價口碑是關鍵
案例5:劉女士在社交平台看到某公司「五星好評」,實際服務時發現師傅態度惡劣且延誤3小時。
技巧:綜合查看Google、Facebook等多平台評價,尤其注意中差評細節,選擇口碑長期穩定的公司。
六、溝通細節要明確
案例6:客戶未提前告知有大型沙發,搬運當天師傅因設備不足無法上樓,導致搬家失敗。
方法:提前詳細告知物品數量、尺寸、特殊要求,選擇支持免費上門評估的公司,如逐件計搬屋的「現場方案定制」服務。
七、拒絕模糊合同
案例7:合同未註明送達時間,搬運公司拖延一周才完成服務,客戶索賠無據。
原則:簽約時確認服務內容、價格、時間、賠償條款等,保留電子或紙質合同。
八、警惕臨時加價
案例8:搬運途中師傅突然稱「物品太多」要求加價,否則停止服務。
應對:選擇價格透明、合同註明「價格鎖定」的公司,避免現場被迫接受不合理收費。
九、驗證服務覆蓋區域
案例9:客戶預約時未確認服務範圍,搬運當天被告知「跨區額外收$1000」。
注意:提前查詢公司服務區域,尤其是偏遠地區或離島搬運需求。
十、試用小額服務測評
案例10:王太太首次嘗試某公司「小型搬家」服務,發現師傅細心負責,後續大型搬遷也放心交託。
策略:先選擇小件物品搬運或短距離服務試水,體驗服務質量後再長期合作。
搬家是生活中的大事,選擇正規專業的搬運公司能省去無數煩惱。逐件計搬屋公司(https://www.pps.space)秉承「按件計費、透明服務、損壞必賠」的理念,已累計服務超10萬港人。若您需要省心、安心的搬運服務,歡迎隨時聯繫我們,讓每一件物品都得到最貼心的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