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綜合外媒報道,據路透社8月20日報道,多名知情人士首次披露,美國海軍近期開展了兩次先進無人艇測試任務,但這兩次任務都出現了軟件故障或人為錯誤導致無人艇失控的問題,測試最終以失敗告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8月20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9·3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閱兵指揮機構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將副主任徐貴忠介紹閱兵準備工作有關情況。負責人介紹,閱兵活動按照閱兵式、分列式2個步驟進行,時長約70分鐘,有新裝備首次公開亮相;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是第一次對外展示。
據台灣媒體報道,從1990年代開始,解放軍將短、中程彈道飛彈作為攻台的主要工具。台灣因此向美國採購昂貴且數量有限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近年來已將戰術升級,改以成本相對低廉的「遠程火箭砲」 (簡稱遠火)來取代高價的彈道飛彈,用以瓦解台灣的防空防禦。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25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新德里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舉行會談。雙方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地區和國際問題進行了積極、建設性、前瞻性討論,達成10項共識和成果。
大連造船廠近日完成兩艘最新批次052DM型驅逐艦「菏澤號」與「駐馬店號」的建造,並正式交付北部戰區。文章指,這看似常規的裝備更新背後,隱藏著中國海軍由「黃水」邁向「深藍」的重要戰略步伐。
綜合媒體報道,當地時間8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多位歐洲領導人舉行會談。德國《圖片報》當天報道稱,當會談從白宮東廳轉移至橢圓形辦公室時,特朗普中斷了與歐洲領導人的會談,並直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當特朗普結束通話並返回橢圓形辦公室繼續會談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呂特已缺席會晤。
綜合媒體報道,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辦盛大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16日晚進行第二次彩排,時間、區域、規模都較前次擴大,光是人員就動員近4萬。社交平台上則流傳不少軍武運輸畫面,部分新式武器被嚴密包裹,辨識難度高。但官方在閱兵彩排中首次展示一款類似超大型魚雷的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由大型平板車運輸,引發外界對其設計與用途的廣泛猜測。
綜合外電報道,美俄元首峰會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確認將於18日赴白宮與美總統特朗普會晤。就在8月17日當天,多名歐洲政要相繼確認也將前往美國參加會晤,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以及歐盟領導人。
據BBC報道,美國宣布解除對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H20晶片 (芯片)銷往中國的禁令後不久,中國國家網信辦於7月31日突發聲明,宣布已約談輝達,要求其針對擬銷往中國的H20算力晶片存在漏洞與後門安全風險的問題,作出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英國《衛報》8月16日報道,隨著今年大豆收穫季臨近,美國豆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氣候災害、成本飆升以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國際需求低迷,造成了一場完美風暴。其中,中國市場的缺位,更讓美國豆農感受到難以承受的壓力。美國大豆協會政府事務負責人弗吉尼亞·休斯頓(Virginia Houston)為美國豆農們叫苦道,「沒有一個市場能與中國對大豆的需求相提並論」。
根據《BBC》及《法新社》報道,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空服員於美東時間 16 日凌晨 5 時 58 分正式發起為期 72 小時的大罷工,迫使加航宣佈全面停飛,每天約 13 萬名旅客行程受到衝擊。這場勞資糾紛不僅癱瘓加航主要航線營運,旗下廉航子公司 Air Canada Rouge 也停擺,估計每天將有約 500 架次航班受影響。
2025年美俄峰會在阿拉斯加舉行,表面上旨在緩解俄烏戰爭,但實際上暗藏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層博弈。普京獲得短期外交勝利,特朗普則藉此轉移國內壓力,兩者看似對立卻可能隱藏利益交換。歐洲陷入尷尬角色,安全與主權受威脅。
據《日經亞洲》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自今年10月14日起,對中資擁有、營運及在中國建造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促使全球航運業加速調整布局。
中國飛機租賃公司成為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的最新受害者之一。近日,一家公司披露,其三架飛機在俄羅斯被扣留,至今未歸還,並已獲得2300萬美元的保險賠付。這是近年來中國在俄持有資產被扣留的一部分。
普京與特朗普即將舉行的阿拉斯加會談,是俄烏戰爭以來首次美俄領袖面對面交流,引發全球關注。三篇來自BBC、NHK和塔斯社的報導展現了各自立場與敘事策略的差異,反映出不同國家對此次會談的需求與意圖。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半島得以擺脫35年殖民統治。朝鮮和韓國每年這一天都舉行紀念活動。當地時間8月14日,朝鮮慶祝祖國解放80周年大會在平壤凱旋門廣場舉行。在韓國,總統李在明出席了「光復節80周年」儀式,紀念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治80周年並發表講話。
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13日報道,2024年7月解放軍核轟炸機偕同俄羅斯轟炸機,在阿拉斯加附近以及深入太平洋進行聯合巡邏。專家指出,解放軍參與這次飛行可能另有目的,包括向外界展示核轟炸機已成為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艦、戰略轟炸機)的完整環節。
《日經新聞》8月13日發表美國經濟學家、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主席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med)的專訪報道,他指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可能建立在謊言之上。梅拉梅德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是錯誤的,會帶來嚴重後果,他推行的政策不僅分裂了國家,還破壞了真相,讓謊言變得可接受。梅拉梅德認為,中國人受過良好教育、聰明且勤奮,美國目前憑借美元儲備貨幣地位仍將保持領先,但未來中國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領導者。
2018年宣布退休的北韓「國寶級」主播李春姬特地為「失蹤20天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公開現身」重出江湖,李春姬身穿招牌的粉色系韓服,用慷慨激昂、號稱「能讓敵人們肝膽俱裂」的聲音,滿臉笑容向外界報道金正恩神隱後的第一個公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