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一個委屈的身份

avatar

周美華

教育界
作者:

周美華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這個週末有幸到戲院消閑欣賞了一齣好戲,這套電影就是《拼命三郎》,內容講述在疫情期間一個爸爸坐了10年監獄釋放出來後所過的日子。 

當天有幸看完戲後兩位主角及導演出來謝票,導演說這套電影是勉勵香港人在逆境之中怎樣從遇明天。但筆者看到的不是這樣的故事,是一個親子關係怎樣修補的一段感人故事。飾演爸爸的譚耀文在坐完監釋放後做了比較基層的工作,就是以代客泊車維生,在一個意外重遇他飾演兒子林家熙,便開始去描寫一段父子關係怎樣去修補的過程。 

因爸爸坐監的關係,媽媽為求改善生活再改嫁,而將當時10歲的兒子在外人面前稱作姨甥仔,就是這樣這小朋友便承受着「委屈」的角色陪伴成長。 

林家熙受着這「委屈」而再沒有自己的真正身份下,他什麼都不是,沒有人給他方向去生活尋找自己,他一直打着不同的散工來過活,看着這年青人的心路歷程,筆者強烈感受到他委屈的無奈,而戲裏的爸爸知道後,拼命作出改變,要帶給小孩有一個明天及有一個真正身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多多少少遇上不同情況的「委屈」而感到無奈,這些委屈帶來的無奈好像連當事人都沒有好的方法來衝破困局,尤其在感情上、親情上和職場上等情況所發生的「委屈」是有不少個案,這些個案小的可成為一個家庭的心結,大的可引致悲劇的發生。 

這套電影帶給筆者感受着作為父母對一個小孩在成長路上是有著何等的深遠影響。唯有這爸爸才可解決這「委屈」的角色中帶來的困局,他拼命的去改變自己及去鼓勵兒子參加拳擊比賽,去追尋屬於兒子的一個明天和屬於自己真正的身份。 

這套電影雖然不是什麼的大製作,但故事內容值得推介給大家入戲院觀看。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