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有幸到戲院消閑欣賞了一齣好戲,這套電影就是《拼命三郎》,內容講述在疫情期間一個爸爸坐了10年監獄釋放出來後所過的日子。
當天有幸看完戲後兩位主角及導演出來謝票,導演說這套電影是勉勵香港人在逆境之中怎樣從遇明天。但筆者看到的不是這樣的故事,是一個親子關係怎樣修補的一段感人故事。飾演爸爸的譚耀文在坐完監釋放後做了比較基層的工作,就是以代客泊車維生,在一個意外重遇他飾演兒子林家熙,便開始去描寫一段父子關係怎樣去修補的過程。
這個週末有幸到戲院消閑欣賞了一齣好戲,這套電影就是《拼命三郎》,內容講述在疫情期間一個爸爸坐了10年監獄釋放出來後所過的日子。
當天有幸看完戲後兩位主角及導演出來謝票,導演說這套電影是勉勵香港人在逆境之中怎樣從遇明天。但筆者看到的不是這樣的故事,是一個親子關係怎樣修補的一段感人故事。飾演爸爸的譚耀文在坐完監釋放後做了比較基層的工作,就是以代客泊車維生,在一個意外重遇他飾演兒子林家熙,便開始去描寫一段父子關係怎樣去修補的過程。
因爸爸坐監的關係,媽媽為求改善生活再改嫁,而將當時10歲的兒子在外人面前稱作姨甥仔,就是這樣這小朋友便承受着「委屈」的角色陪伴成長。
林家熙受着這「委屈」而再沒有自己的真正身份下,他什麼都不是,沒有人給他方向去生活尋找自己,他一直打着不同的散工來過活,看着這年青人的心路歷程,筆者強烈感受到他委屈的無奈,而戲裏的爸爸知道後,拼命作出改變,要帶給小孩有一個明天及有一個真正身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多多少少遇上不同情況的「委屈」而感到無奈,這些委屈帶來的無奈好像連當事人都沒有好的方法來衝破困局,尤其在感情上、親情上和職場上等情況所發生的「委屈」是有不少個案,這些個案小的可成為一個家庭的心結,大的可引致悲劇的發生。
這套電影帶給筆者感受着作為父母對一個小孩在成長路上是有著何等的深遠影響。唯有這爸爸才可解決這「委屈」的角色中帶來的困局,他拼命的去改變自己及去鼓勵兒子參加拳擊比賽,去追尋屬於兒子的一個明天和屬於自己真正的身份。
這套電影雖然不是什麼的大製作,但故事內容值得推介給大家入戲院觀看。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
我前兩日曾經撰文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中國政府必然奉陪到底。结果一如我所料,中國政府將美國進口貨關稅加到 84%。
筆者在教學當中所涉獵的課程級別及學生年齡都比較廣闊,所教授的包括幼稚園學生、小學生及成人學生。不難發現學校所給予學生的資源是十分足夠和內容豐富,學校對學生的支援提供及教導可以用寵愛有加來形容,學生各方面所需要可說應有盡有。
筆者認為真正的全球治理革命,始於對資源主權的覺醒,成於對技術霸權的破解,終於對規則壟斷的顛覆。
在保障公共資源合理回收的同時,遏止資助房屋成為投機炒作的金融商品,方能真正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政策目標。
近日國泰航空宣布禁止機組人員攜帶外置充電器(俗稱「尿袋」)登機,此舉引發了不少討論。雖然民航處從2025年4月7日起實施新規定,限制乘客在航班上使用充電寶及禁止將其放置於行李架,但國泰的措施更進一步,完全禁止機組人員攜帶,這樣的規定是否過於嚴苛,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