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衡美政府單邊霸10月14日,是美方無端對中國造船舶加徵港務費生效的日期,也是中方正當防衛,對美船舶收取港務費施行之日。同一天,中方進一步加碼,宣布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Hanwha Ocean)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採取反制措施,禁止我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中方還宣布啟動航運業、造船業及相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發展利益受影響情況調查,後續將根據調查情況適時出台相應措施。消息一出,韓華海洋股價跌幅超8%。中方一連串雷霆反擊,也迅速引發外媒,特別是韓國媒體的關注。
多家媒體均提到韓華海洋與美國的密切聯繫。業內人士注意到,與加徵港務費不同,針對韓華海洋的制裁精準打擊了特定企業,影響巨大。
有學者直言,考慮到韓華海洋在特朗普政府重振造船業計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韓華海洋的制裁可以說「一箭雙鵰」,既打擊了特朗普政府造船計劃,也瞄準了韓華使用中國稀土的防務產品,將成為中方手中重要的談判「籌碼」。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國開始實施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301調查的最終措施,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韓華海洋株式會社在美相關子公司協助、支持美國政府相關調查活動,危害了中方的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一段時間以來,韓國在特朗普政府「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的計劃中,可謂擔綱「雪中送炭」的角色。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與造船業的衰弱作鬥爭。目前,美國在全球商用造船中佔比不到1%,遠低於中國的約60%,韓國以22%排名第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長張成吉7月就曾透露,在關稅談判中,特朗普政府希望韓國加入美國,共同在造船業等領域遏制中國。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統計,韓國的造船業佔全球市場的29% 以上。作為美韓貿易談判的一部分,韓國已承諾向美國造船業投資1500億美元。
韓聯社將中方制裁韓華海洋一事掛在了網站醒目位置。「中美衝突火花四濺,韓國遭殃!」韓國《朝鮮日報》形容,韓國這隻蝦米被捲入了中美巨鯨的衝突之中,受制裁的實體將被禁止與中國的組織或個人進行任何交易活動。
韓媒分析稱,針對韓華集團的政策不同於加徵港務費,而是直接針對特定的私營企業,影響巨大。港口費措施通過國家間相互徵收費用影響了整個航運業,而對韓華的制裁則可能對個別企業造成直接打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4月17日發布公告,公布針對中國航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結果,並公布對中國航運企業及中國造船舶收費標準。
送資金、送訂單、送技術,韓華海洋這家造船巨頭,恰是美國重振造船業計劃的關鍵一環。此次被列入制裁清單的韓華費城造船廠,由韓華集團去年末以1億美元收購。該船廠被視為韓美造船合作的象徵性項目,甚至有觀點將其稱為「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廣播公司(ABC)稱,韓華海洋已與美國海軍簽訂了合同,為美國海軍艦艇提供維護、維修和大修工作,助力特朗普政府恢復全球造船競爭力的努力。
對比鮮明的是,韓華海洋今年 5 月表示,將退出在中國的合資企業。
8月26日,韓華集團在該廠舉行了其中一艘「緬因州」號的命名儀式,還宣布對美投資計劃,稱將以韓美領導人會談為契機,向費城造船廠新增投資50億美元。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儀式現場說,「就像韓國企業和工人們曾創造了韓國造船奇蹟一樣,現在韓國和美國要攜手將MASGA的奇蹟變為現實。」韓華集團(Hanwha Group)副會長金東官也信誓旦旦,表示韓華集團將成為重振美國造船業的可靠合作夥伴。
韓國《中央日報》引述慶熙大學教授朱載宇(音譯)的話說,中國將韓華費城造船廠納入制裁清單,堪稱一種雙重打擊與聯動舉措,既牽制了特朗普重振造船業的計劃,同時也瞄準了韓華使用中國稀土元素的國防產品。
美聯社(AP)援引諮詢公司Reddal副總裁曹鯤(音譯)的話說,中國正在發出信號,將打擊那些幫助美國削弱中國海上主導地位的第三國公司。路透社指出,加徵港務費等措施,是中國就航運問題對美國展開的反擊。
外媒注意到,中國已開始對美國擁有、運營、建造或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徵收特別費用,但由中國建造的船舶免於繳納。根據規定,僅進入中國船廠修理的空載船舶,以及其他經認定予以豁免的船舶也免予繳納。
總部位於雅典的船舶經紀公司Xclusiv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種針鋒相對的對等限制,令兩國陷入海運徵稅的螺旋之中,有可能影響全球貨運流向。一位為全球企業提供對華貿易諮詢的顧問認為,新政可能不會對行業造成太大干擾,任何成本上升很可能會通過提高價格來消化。「我們能做什麼呢?停止航運嗎?與美國的貿易已經相當混亂了,但企業總在想辦法應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