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印之戰,中國武器一鳴驚人 (中國武器發展)

avatar

陳鳳翔

金融界
作者:

陳鳳翔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巴印衝突引發廣泛關注,網上盛傳在衝突的一小時內,中國武器以「六比零」的戰績擊敗法國最强戰機、俄羅斯戰機和以色列無人機。中國武器的亮眼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僅憑藉服役的殲-10戰機(2005)和約服役的霹靂-15導彈(2016),便在實戰中壓制了價值高昂的對手。 

然而,在此次衝突前,從全球武器出口份額來看,中國武器僅佔2.9%,在國際市場排名第十。排在中國前面的,包括此次在衝突中被中國武器擊敗的部分國家,如美國(37.9%)、俄羅斯(12.3%)、法國(6.9%)、以色列(3.7%)等。 

中國軍事實力究竟如何?回顧中國武器發展歷程,便能看到一隻沉睡的巨龍已經甦醒、一個軍事强國亦已經全面崛起。 

圖:陳鳳翔

一、古代至近代:屈辱侵凌下的軍武困境

中國古代軍武曾有過輝煌成就。青銅時代,刀槍戟斧等兵器問世;春秋戰國時期,弓箭、投石兵器、兵車等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秦漢時期,薄刃劍、鐵槍等鐵制兵器成為戰鬥主力。戰國時期出現的指南工具,到宋朝被廣泛應用於航海領域;宋代火藥在戰爭中的應用更為普遍,出現了火球、火炮等火器。明朝時,連珠炮、霹靂炮等火器問世,還創建了專門掌管火器的神機營。但清朝時期,火器發展緩慢,逐漸與世界脫軌。 

在近代,面對外敵入侵,中國武器難以保衛國家。鴉片戰爭(1840),英國憑藉堅船利炮打敗清兵,當時清兵主要使用冷兵器和落後的火槍,而英軍的火器射程遠、威力大;八國聯軍侵華(1900),聯軍武器裝備先進,擁有各種新型槍炮和火炮,清軍却只能依靠大刀長矛和老式火槍抵抗,根本無力抵擋聯軍進攻;日本侵華時期(1931),日軍裝備的三八式步槍、九二式重機槍、九七式坦克等全面領先,中國軍隊武器相對簡陋,但依然頑强抵抗,付出了巨大犧牲。 

中國古代在軍武方面曾領先世界,擁有諸多先進發明和創造。然而,封建王朝後期的閉關鎖國,加上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嚴重制約了軍武的發展。到了近代,與西方列强在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使中國在面對侵略時陷入被動挨打、飽受屈辱的境地。 

圖:陳鳳翔

二、新中國成立:艱難探索中的軍武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武器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經歷了美國禁運、蘇聯停援和專注經濟建設三個階段。 

解放後,面對美國的禁運封鎖,在蘇聯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基礎上,新建和擴建了79個規模較大的軍工廠,通過仿製蘇聯武器,成功推出殲五戰鬥機、59式坦克等裝備,推動武器向標準化、系列化發展,初步建立起國防工業基礎。 

六十年代,~蘇聯停止援助,中國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取得了尖端軍事技術的重大突破。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艘核潛艇091型下水,國防實力得到極大增强。 

八十年代,中國選擇放緩軍事發展速度,將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這一時期,中國海軍在部分先進裝備上與世界强國存在差距,但在艦艇數量和規模方面仍具備一定基礎。 

圖:陳鳳翔

在主要戰事方面,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950),中國人民志願軍初期武器與美軍差距懸殊。美軍擁有先進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重裝備,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和火力優勢;志願軍則以步槍、手榴彈等輕武器為主,但憑藉靈活的戰術,如夜間作戰、坑道戰等,彌補了武器上的不足,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中越戰爭時期(1979),由於中國曾援助越南武器,雙方武器有一定相似性,但中國軍隊在火炮等方面更具優勢,憑藉强大的火力支援和頑强的戰鬥力,在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由此可見,新中國成立後,在外部封鎖和內部百廢待興的艱難環境下,軍武發展道路充滿艱辛。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海軍,在數量和質量還不及主要購買美國二手戰艦的台灣。從依賴外部援助仿製武器,到在戰爭考驗中走上自主研發之路,每一步都來之不易。儘管當時中國軍武整體仍落後於世界强國,但憑藉頑强的意志,中國軍隊依然在與强敵的對抗中取得了勝利。 

三、二十一世紀:創新驅動下的軍武崛起

進入21世紀,中國軍武創新成果豐碩。在此次印巴衝突中,殲-10第四代超音速戰機(2005年服役)、獵鷹-80防空導彈系統(2008)、ZDK-03預警機(2010)和霹靂-15導彈(2016)等裝備表現出色。 

其中,霹靂-15導彈性能卓越,它擁有「雙脉衝」技術,具備第二次點火效能,在接近敵機時能够再次加速,速度可達4~5馬赫(4馬赫=4倍音速),這一速度超過了法國同類超音速武器。 

圖:陳鳳翔

此外,中國在軍事裝備的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具備隱身性能和先進航電系統的第五代戰機,除美俄外,中國也擁有殲-20(2011)和殲-35(2021)。在導彈領域,中國導彈在射程、精度、突防能力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無人機裝備量突破百萬架。海軍方面,中國擁有 297 萬噸位排名全球第二(Phoenix_jz,2025年1月)。 

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成為中國軍武發展的强大驅動力。中國軍武在多個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不僅提升了自身國防實力,有效捍衛了國家主權和安全,還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展現出强大競爭力,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軍武從追趕者到超越者的崛起歷程。 

四、今天與明天:軍武發展助力和平維護

南亞的這場戰爭,令全世界由夢中驚醒。長期以來,西方對中國軍事力量存在偏見和誤導。例如,2017年英國軍事科學專家羅伯茨認為,中美一旦開戰,美國將戰勝中國;2023年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公布的24種中美台海情況,聲稱若解放軍於2026年攻打臺灣,中國海軍將全軍覆沒。 

此次巴基斯坦展示的中國武器,大多是10~20年前服役的産品。但在這些産品之後,中國從未停止創新和升級的步伐。除武器裝備外,巴基斯坦軍人的出色表現和戰術運用也備受讚譽,背後離不開中國的培訓。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嚴明、行動迅速、戰無不勝。當年,四川汶川地震救災行動中(2008),解放軍在地震發生13分鐘後就啓動應急機制;今天,俄羅斯閱兵儀式上(前幾天),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精神抖擻、步伐整齊,展現出中國軍人的風采。 

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今天中國武器的實力已深不可測。戰爭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不鼓勵戰爭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正如《司馬法》所言:「國雖大,好戰必亡 」。中國的態度是「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愈不能打愈可能挨打」(習近平)。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從未發動過對外侵略戰爭,發展軍事力量旨在維護世界和平。如今,中國武器正逐步邁向世界頂尖水平,這無疑將為全球和平與穩定帶來更多希望。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美烏的礦產資源協議.本質與歷史何其相似(美國對我首場貿易戰.最早見於近二百年前)
avatar
陳鳳翔
中國和歐洲議會同步取消交往限制
avatar
藍莓日報
印度導彈襲巴基斯坦,巴還擊擊落5架印度戰機
avatar
藍莓日報
莫迪對巴開打「斷水戰」恐覆水難收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環球打壓 中企命運最堅
avatar
陳鳳翔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