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22日表示,在與美國達成重大協議後,日本將支付15%的關稅。這意味着美國對日本的「對等關稅」,將由25%下調至15%。美日雙方也證實,美國對日本汽車及零件徵收的進口關稅總額亦將從25%下調至15%。特朗普稱,美國剛剛與日本達成一項重大協議,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協議,日本將向美國開放貿易市場,涵蓋汽車、貨車、大米和某些農產品。根據特朗普的說法,日本還將按照其指示,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
美韓關稅協議方面,特朗普日前聲稱,韓國將以「現金預付」方式支付3500億美元,換取美國將對韓國商品的關稅自25%降至15%。不過,韓國青瓦台高級顧問魏聖洛27日公開否認,強調「這不是談判策略,而是客觀現實」,韓國無法承擔這樣的現金水位,否則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將陷入金融危機。根據路透報導,今年7月川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達成握手協議,韓方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但首爾方面表明,這筆資金應以貸款、擔保與股權投資方式分批實現,而非一次性現金支出。李在明更曾警告,若無貨幣互換等安全機制,韓國的外匯存底(約4100億美元)將遭重擊。
分析師指出,特朗普將貿易協議與鉅額投資直接掛鉤,反映其「以錢換關稅」的談判思路。但韓國若被迫現金出資,不僅會壓縮本身外匯防線,更可能衝擊韓元匯率穩定,加大資本外流風險。目前首爾正設法提出替代方案,希望能在10月於韓國主辦的APEC峰會前拍板。市場普遍預期,若美韓談判遲遲卡關,恐為亞太供應鏈再添不確定性,韓企對美出口及在美投資計畫將首當其衝。
今年7月,美國先後與日本、韓國達成貿易協議,日本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韓國則是3500億美元。但美國總統川普25日表示,日韓承諾的對美投資都是預先付款,引起兩國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