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期頻受熱帶氣旋影響,目前正處於強烈熱帶風暴米娜的影響範圍內,天文台已發出三號強風信號。據天文台資料顯示,本港高地正吹強風,普遍風勢持續增強,多處錄得顯著風速,其中青洲及大老山的最高持續風速分別達每小時 44 及 41 公里,最高陣風更分別超過每小時 55 及 54 公里,符合三號強風信號的風速標準(每小時 41 至 62 公里)。
米娜已登陸廣東東部沿岸,並受東北季候風影響轉向偏西方向移動,逐漸靠近珠江口一帶,但強度正逐步減弱。天文台預測,米娜將在本港以北約 100 公里左右掠過,為本港帶來狂風驟雨及雷暴,稍後雨勢有時會較大。根據最新評估,除非米娜採取更接近本港的路徑及維持較高強度,否則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機會較低,三號強風信號會至少維持至翌日上午。
受米娜外圍雨帶影響,本港海面出現大浪及湧浪,天文台強烈呼籲市民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避免靠近危險地點觀看風浪。預計明日仍有驟雨及狂風,海況依然不穩,風勢將在稍後逐漸減弱,但星期日仍有驟雨影響。
超強颱風樺加沙來勢洶洶 威力媲美山竹
在米娜影響未盡之際,另一個更強大的熱帶氣旋已形成並正逐步靠近華南沿岸。超強颱風樺加沙目前位於西北太平洋,正以穩定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預計未來數日將顯著增強,並在下週初進入南海北部,隨後靠近華南沿岸。
天文台預測,樺加沙最快將在下周三移至本港南面約 100 公里處,屆時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可達每小時 175 公里,屬於超強颱風級別(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51.0 米 / 秒,即 16 級或以上),這一風力水平與當年超強颱風山竹的中心最高風力相若。2018 年的山竹曾為香港帶來破紀錄的破壞,當時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長達 10 小時,橫瀾島及長洲錄得的最高 60 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 161 及 157 公里,大老山的陣風更達每小時 256 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出現 "三台共舞" 的局面,除了米娜和樺加沙外,第 19 號颱風浣熊亦已生成,這可能會對各個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產生複雜影響,增加預測的不確定性。氣象部門提醒公眾密切關注最新的天氣預報,因為熱帶氣旋路徑即使出現輕微偏差,也可能對影響程度造成顯著差異。
下週中期天氣顯著轉壞 風暴潮風險須警惕
隨著米娜遠離,下週初本港天色將短暫好轉,但天氣會變得酷熱,下周一部分時間有陽光,間中有一兩陣驟雨,日間氣溫介乎 27 至 34 度,感覺悶熱。這是由於熱帶氣旋外圍的下沉氣流會令氣溫上升,同時不利雲層形成,導致陽光充沛、天氣酷熱。
然而,這種短暫的好天氣將在下週中期被樺加沙中斷。受其廣闊環流影響,本港天氣將顯著轉壞,風勢再度增強,預計下周三本港將吹東北風 7 至 8 級,離岸及高地風力可達 10 級,稍後轉吹東至東南風,風力水平達暴風級別。除了強風外,還將伴有狂風大驟雨、雷暴及顯著的風暴潮,海面將出現非常大浪及湧浪。
風暴潮是熱帶氣旋可能帶來的最危險影響之一,由熱帶氣旋中心的低氣壓吸起海水及強勁風力將海水推往岸邊共同造成。歷史上,山竹曾在鰂魚涌錄得 3.88 米的最高潮位,僅次於 1962 年溫黛颶風的 3.96 米紀錄。天文台警告,由於樺加沙可能引發顯著風暴潮,沿岸地區或會出現水浸,低洼地區居民需提前做好防範準備。
網傳消息四起 天文台提醒以官方資訊為準
面對接連而來的颱風威脅,網上開始流傳各種 "內部消息",稱米娜可能在今晚至明日早上最接近本港,若路徑更接近香港可能會掛八號風球;至於樺加沙,則有消息指可能在下周二晚開始掛 8 至 10 號風球,直至周四。這些消息雖聲稱來自相關會議資訊,但天文台強調,一切以官方發布的最新消息為準。
根據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機制,發出三號和八號信號時會參考由八個涵蓋全港並接近海平面的參考測風站組成的網絡所錄得的風力資料,當參考網絡中半數或以上的測風站錄得或預料錄得的持續風速達到有關標準(八號信號為每小時 63 至 117 公里),且風勢可能持續時,才會發出相應信號。
天文台表示,熱帶氣旋預測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特別是 24 小時內的路徑預測誤差可能達數十公里,因此會不斷根據最新數據調整預測,市民應透過官方渠道獲取最新資訊,避免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外遊人士注意 旅保索償有講究
面對接連的颱風襲擊,已計劃外遊的市民最關心行程受影響時的應對措施。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指引,大部分保險公司會為颱風或惡劣天氣影響的行程提供保障,但須注意相關索償要求。
保險業界建議,旅客應在訂購機票後立即購買旅遊保險,以確保獲得全面保障。如不幸遇上颱風影響行程,受保人需在事故發生後、返港後的指定時間內提交書面索償申請,通常為 30 天內,若延誤通知,保險公司有權拒絕受理。
如在外地滯留,建議即時致電保險公司的 24 小時緊急支援熱線,以獲取即時協助。索償時需準備好相關正本文件,包括機票或行程單據、保險單、航空公司或旅行社發出的延誤或取消證明、支出額外費用的收據等,這些文件對順利獲得賠償至關重要。
市民應做好防範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
面對接連而來的颱風威脅,市民應提前做好準備。天文台建議,在風暴來臨前,市民應檢查戶外廣告牌、窗戶及外伸結構是否牢固,清理排水渠確保暢通,準備應急照明設備及足夠的食水和食物。
颱風期間,應盡量避免外出,尤其避免前往海邊、山區等危險地帶。駕駛人士需注意道路可能出現水浸或樹木倒塌,遵守交通指示。居住在低洼地區的居民應密切關注风暴潮警報,必要時準備疏散。
今個颱風季節香港面臨的挑戰可謂接踵而至,從目前的米娜到即將到來的樺加沙,顯示出台風活動的活躍。氣象專家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可能增加,市民需提高警覺,養成關注天氣預報的習慣,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