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6日和印度總理莫迪通話,向他送上生日祝福。莫迪也通過社交媒體積極回應。與此同時,一度陷入僵局的美印貿易談判於本周重啟。近期緊張的美印關系似乎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印度斯坦時報》分析稱,特朗普和莫迪的個人關系突破了兩國間的緊張氛圍。但報道同時指出,印度和美國的關系仍存在諸多挑戰。
美國《華盛頓郵報》15日指出,近期美印關系緊張局勢下,印度民眾對美負面情緒快速蔓延。報道援引多名學者和印度前官員的分析稱,兩國之間「真正的傷害」已經形成,雙邊關系不太可能完全恢復。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16日和印度總理莫迪通話,向他送上生日祝福。莫迪也通過社交媒體積極回應。與此同時,一度陷入僵局的美印貿易談判於本周重啟。近期緊張的美印關系似乎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印度斯坦時報》分析稱,特朗普和莫迪的個人關系突破了兩國間的緊張氛圍。但報道同時指出,印度和美國的關系仍存在諸多挑戰。
美國《華盛頓郵報》15日指出,近期美印關系緊張局勢下,印度民眾對美負面情緒快速蔓延。報道援引多名學者和印度前官員的分析稱,兩國之間「真正的傷害」已經形成,雙邊關系不太可能完全恢復。
據報道,特朗普16日在其自創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真實社交)發帖,表示他剛和莫迪進行了非常愉快的通話,「我祝他生日快樂,他做得非常出色。莫迪,感謝你對結束俄烏沖突的支持。」此時,特朗普正在飛往英國的途中。9月17日是莫迪的75歲生日,他在X平台發文感謝道:「謝謝你,我的朋友特朗普總統,感謝你在我75歲生日之際的來電和溫暖祝福。」「和你一樣,我也完全致力於將印美全面和全球戰略夥伴關系提升到新的高度。我們支持你為和平解決烏克蘭衝突所作的倡議。」莫迪寫道。
路透社稱,這是特朗普和莫迪三個月來首次公開的通話。德媒上月底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特朗普近期至少四次嘗試與莫迪通話,但後者拒絕與他交談。
特朗普再次上任以來,美國對印度的姿態愈發咄咄逼人。與俄羅斯相關的制裁威脅、美國與巴基斯坦關系的進展、美國對印度加徵高額關稅……一系列事件讓美印關系陷入低谷。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的多名成員,包括美國財長貝森特、特朗普的貿易和制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多次發表針對印度甚至莫迪的不友善言論。
9月初以來,雙方關系似乎開始解凍。當地時間9月5日,在不到一天時間里,特朗普先是抱怨美國把印度和俄羅斯「輸給了」中國,隨後又改口稱,他和印度總理莫迪「永遠是朋友」。面對特朗普波動的情緒,莫迪6日回應稱,印度與美國的關系仍「非常積極」。
本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貿易代表布倫丹·林奇(Brendan Lynch)率領的代表團抵達新德里,並於16日和印度首席談判代表拉傑什·阿加瓦爾(Rajesh Agarwal)舉行會晤。根據阿加瓦爾的說法,此次會晤是美印第六輪貿易談判的前奏。他表示,雖然這不是正式的貿易談判,肯定會圍繞貿易問題展開,並嘗試探討印美之間如何達成協議。
美印貿易談判在今年3至4月間啟動,在隨後的幾個月里幾經波折。美國自8月7日開始對印度輸美商品征收25%的關稅;此後,美國又以印度繼續「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自8月27日開始對其加徵額外25%的關稅,使總體稅率增至50%。
談及9月16日的美印談判代表會晤,印度政府表示,此次討論「積極且富有前瞻性,涵蓋了貿易協議的各個方面」。美方一名發言人也稱此次會議是「積極的」。「我們決定加大努力,盡早達成互利的貿易協議。」印度商業和工業部在一份聲明中說。但聲明沒有透露談判細節。
《印度斯坦時報》稱,盡管印美恢復了貿易談判,但兩國之間仍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特朗普仍在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施壓,他最近先後要求歐盟和七國集團(G7)對中國、印度等俄羅斯石油賣家加徵100%的關稅。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新德里與莫斯科之間的石油交易將是美印關系的一大挑戰。
彭博社16日稱,尚不清楚美國和印度將如何解決有關石油採購的爭端。特朗普威脅實施額外制裁可能導致美國與印度達成貿易協議的努力變得複雜。
第二個問題是,雙方願意在貿易協議中做出多少讓步。談判伊始,印度就劃出了一些紅線,不願在農產品和乳製品等關鍵產品的市場準入問題上對美妥協。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多年來,華盛頓一直在推動印度開放其巨大的農產品市場,但印度以糧食安全、民生和數百萬小農戶的利益為由,堅決保護該市場。莫迪近期再三承諾,「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都要保護農民」。
上周,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再次批評印度嚴格的保護措施,質問其為何「一蒲式耳美國玉米都不買」。路透社稱,美國代表團原計劃8月25日至29日訪問新德里,但隨著談判陷入僵局被取消,背後原因正是印度拒絕美國要求其開放農業和乳制品市場。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還有巴基斯坦和特朗普心心念念的諾貝爾和平獎。今年5月印巴衝突發生後,特朗普吹噓自己利用貿易為籌碼,「阻止了一場核戰爭」。據《印度斯坦時報》統計,這一說法特朗普重複過大約30次。盡管印度多次予以駁斥,特朗普始終喋喋不休談論此事。
《紐約時報》本月初披露,莫迪和特朗普「翻臉」的重要原因是他對特朗普失去了耐心。在6月17日的一次通話中,特朗普再次提及是他解決了印巴衝突,並表示巴基斯坦將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話里話外暗示莫迪也應該這麽做。這番話徹底激怒了莫迪。
《華盛頓郵報》9月15日刊文指出,雖然近期印度和美國的關系有所緩和,但兩國之間「真正的傷害」已經形成,雙邊關系不太可能完全恢復。「即便關系得到修復,這種對信任的背叛也會被長久銘記。」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主任米蘭·瓦伊什納夫(Milan Vaishnav)說。文章指出,包括特朗普在內的美國政要此前多次貶低印度,包括把印度稱為「死亡經濟體」,嘲諷其最終可能不得不從巴基斯坦那裡購買石油。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有組織仇恨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稱,美國社交媒體X上,8月的反印度帖文數量較7月激增5倍。研究人員表示,美國官員對印度的激烈言辭,以及網絡上針對印度和印裔美國人的仇恨言論,加深了印度和美國的裂痕。盡管印度官方對此反應克制,但觀察人士注意到,印度公眾的情緒正經歷一場深刻,或許是跨世代的轉變——逐漸疏遠美國。
印度前駐美大使納夫特傑·薩爾納(Navtej Sarna)說:「從歷史上來看,對於印度應該和美國保持多大程度的結盟,一直存在相當多的懷疑。但年輕一代並未感受到那種不信任。現在,新的裂痕已經出現。」
當地時間3月28日中午,緬甸中部發生了里氏8.2級強烈地震,震中位於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的實皆省。
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28日透過國家電視台宣布,此次強震造成嚴重傷亡,首都奈比多、最大城仰光和第二大城瓦城陸續傳出災情。
緬甸發生強震,中國第一時間啟動人道救援行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並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中國多支救援隊也抵災區。相較之下,美國的援手卻不見蹤影。
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妻子烏莎3月28日訪問格陵蘭。美國駐當地官員試圖挨家挨戶邀請當地民眾與烏莎進行交流,卻遭到拒絕。萬斯夫婦最後取消大部份行程,只是在美軍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逗留3小時就草草結束訪問。
據《華爾街日報》28日爆料,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妻子曾兩度出席討論敏感國防機密的涉外高層會議。使得正受加密聊天軟體「Signal」群組洩密案困擾的赫格塞斯面臨辭職與接受調查壓力。
太平洋島國湯加3月30日發生 7.1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暫未收到人命傷亡及建築物損毀報告。湯加氣象部門發布海嘯警報,呼籲處於受威脅地區的民眾移往更內陸地區或高地。
2023 年,華為以一記「冷槍」打破美國技術封鎖的陰霾。Mate 60 Pro 系列手機橫空出世,不僅標誌著中國科技企業的強勢反擊,更折射出不同國家科技巨頭在美國霸權下的命運分野。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月31日確認,緬甸強震中中國公民有1人遇難,15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