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此次行動的核心動因,在於其試圖將其對南沙部分島礁的長期佔領永久化,並寄望於通過「積小勝為大勝」的模式,最終迫使各方接受「既成事實」。這背後至少有三層戰略意圖:
其一,追求非法存在的「永久化」。 河內方面深知其對南沙島礁的佔領在國際法和歷史依據上存在巨大爭議。因此,它試圖通過大規模工程,將脆弱的礁盤改造為擁有港口、跑道等設施的人工島,將「佔領」這一臨時狀態,固化為難以逆轉的物理存在。其在柏礁(Barque Canada Reef)修建大型跑道的計劃,更使其將據點軍事化的戰略意圖暴露無遺。
其二,建立掠奪海洋資源的「前沿基地」。 南海是全球貿易的關鍵航道,也蘊藏豐富的油氣和漁業資源。越南早已將這片海域視為其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並長期進行單方面油氣開採。擴建島礁,旨在為其海上作業平台、海警與漁業船隊提供補給與庇護,為其更大規模地攫取爭議海域資源提供支點。然而,任何將南海軍事化的單邊行動,都是在威脅整個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最終將損害包括越南自身在內所有區域經濟體的利益。
其三,構築非對稱博弈的「軍事堡壘」。 越南正試圖將其控制的島礁,打造成一個相互策應的「網絡化基地群」,意圖以此提高與中國進行海上博弈的成本,形成所謂的「非對稱威懾」。這實質上是單方面推進南海軍事化,嚴重違背了旨在維持現狀、管控分歧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