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韓國總統李在明結束訪日行程後飛抵美國華盛頓,開啟其就任82天以來的首次對美訪問,這場原定聚焦安保、經貿的韓美首腦會談,尚未正式開場便因美方「最低規格接待」引發韓媒不滿,疊加美方在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文件化」問題上的強硬施壓,讓外界對會談前景打上問號。在李在明啟程赴美當天,韓國前國會議長樸炳錫率領的特使團同步抵達北京,不僅向中方轉交李在明親筆信,更明確表達「推動中韓關系重回正軌、加強經貿合作」的訴求。
一邊是訪美行程遭遇的冷遇與壓力,一邊是對華外交的密集示好,李在明政府試圖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的外交布局已然清晰。而美國方面卻並未放鬆對韓捆綁,不僅要求擴大《美韓共同防御條約》適用範圍至印太地區,還試圖迫使韓國在「應對中國威脅」上亮明與美國合作的立場,這場交織著利益博弈與戰略試探的外交互動,李在明將如何應對?
韓媒和韓網民吐槽:接待規格,就這?
李在明24日結束訪日行程後飛抵華盛頓,據美國《紐約時報》25日報道,李在明訪美期間將出席兩國工商人士參與的商業圓桌會議,應邀在CSIS發表演講。26日,他將前往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視察韓國韓華集團收購的造船廠,參觀韓國抗日獨立運動家徐載弼紀念館,之後啟程回韓國。
李在明在飛往美國的途中舉行了記者會,對於即將舉行的韓美首腦會談議題,他列舉了國家安全、國防預算、關稅磋商等。談及「韓美同盟現代化」,他表示,美方確實提出了提升駐韓美軍戰略靈活性的意見,韓方對此難以同意,但韓美有必要就駐韓美軍未來發展戰略展開討論。此外,李在明就韓美關稅磋商展望稱,雖然過程艱難,但相信最終將得出切合實際、合理的結論。他說,韓國所處的外部環境比以往更加艱難,這是客觀事實。但作為總統,應該克服這些困難捍衛國家利益,營造更良好的環境,並相信能夠取得預期成果。
另據路透社報道,李在明告訴記者,為籌備此次峰會,他已閱讀過《特朗普:交易的藝術》一書。然而,李在明抵美後的接待細節,引發了外界對此次訪美基調的關注:當天陪同李在明的韓方人員僅外交部長趙顯一人,美方派出的迎接陣容僅有國務院副禮賓長與一名韓裔美軍上校。簡短的歡迎儀式中,美軍上校僅向李在明贈送一枚紀念幣。這與韓國總統訪美的過往規格形成鮮明對比。此前韓總統訪美至少有禮賓長和部長級官員陪同,2008年小布什政府時期,時任總統李明博訪美更是得到小布什親自迎接。
韓媒對此次接待的不滿溢於言表,多家媒體直言接待團簡陋,認為美方這一安排是對本次訪問采取“最低規格禮賓”的明確信號,更有分析將其視作李在明此次訪美之行可能難以順利推進的預警。還有網友還拿出李在明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機場對比照做文章。
除低規格接待外,李在明的對美行程還面臨美方的明確施壓。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美方在韓美首腦峰會前夕加大對韓施壓,要求韓方將先前承諾的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文件化(即明確具體內容)。此前,韓國外交部長趙顯於8月21日突然訪美,正是因為雙方在投資文件化等協調工作上出現緊急問題。
知情人士透露,美方施壓力度超出預期,且決心在峰會上就對美投資取得具體成果。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牽頭推進此事,還稱3500億美元投資中90%收益將惠及美國民眾,另有消息稱,美國甚至以「取消首腦峰會」為籌碼增強談判力度。
這一施壓的源頭,是7月30日韓美剛達成的貿易協議。當時雙方約定,美方將包括汽車在內的韓國輸美產品關稅稅率降低至15%,韓方將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采購價值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產品。協議達成後,特朗普迅速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根據協議,韓國將向美國擁有和控制的投資項目提供3500億美元。作為總統,我將親自挑選這些項目。」不過,韓方對這筆投資的解讀與美方存在明顯差異。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範此前解釋稱:「大部分投資將以貸款和擔保的形式進行,直接投資將只占一小部分。」
示好中國:希望推動中韓經貿關系升級
就在李在明啟程赴美之際,韓方同步向中國釋放積極信號。8月24日,由韓國前國會議長樸炳錫率領的韓國特使團抵達北京,展開為期4天的訪問。據韓聯社報道,樸炳錫24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時表示,韓國新政府高度重視韓中關系,希望借此次訪華共同推動韓中關系重回正軌,並加強兩國經貿合作。
特使團在會上表示,韓國新政府將持續發展韓美同盟的同時,以國家利益和實用主義外交為中心推動「韓中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成熟發展。具體合作方向上,韓方認為,有必要推動韓中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發展,更好造福兩國民眾,並商定在人文交流、經濟合作、供應鏈等領域取得能讓兩國民眾切實感受到的合作成果。
報道稱,樸炳錫還向中方轉交了韓國總統李在明的親筆信。樸炳錫2020年至2022年擔任韓國國會議長。自2000年起,他連續6屆在單一選區當選國會議員,任期長達24年。特使團成員還包括執政黨共同民主黨議員金太年、樸釘,以及已故前總統盧泰愚之子、東亞文化中心理事長盧載憲。
事實上,樸炳錫在啟程前便已點明此次訪華的特殊性。他在仁川國際機場出發前對記者說,恰逢韓美首腦會談在即,特使團肩負重任。樸炳錫說,將本著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精神,向中方闡釋李在明政府的外交方針,並傳達韓總統的立場。
樸炳錫強調,新政府有義務妥善把握韓美同盟和韓中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此次訪華將發揮扣好「第一粒紐扣」的重要作用。特使團將闡明韓方外交理念,並結合中方關切,積極尋求擴大共識。中方同樣關注韓國的外交方向及處理對華關系的政策方針。此次訪問旨在增進互信,拓展合作新空間。
韓聯社指出,韓國特使團此訪與李在明訪美行程高度重合,這種一邊訪美、一邊派特使訪華的安排,被解讀為韓方意在表明不會忽視對華關系。過去幾年,中韓關系系一度陷入低谷。2017 年,韓國不顧中方反對,執意部署美國薩德反導系統,中方認為嚴重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兩國經貿、人文交流因此大幅降溫,直到數年後才逐步修覆。2023 年,尹錫悅政府在涉華議題上多次發表不當言論,導致兩國間政治互信受到嚴重侵蝕,雙邊關系遭遇寒流。
韓國新政府上台後,多次作出重視對華關系的積極表態,兩國關系趨於回暖。面對韓方的積極信號,中方也給出明確回應。今年恰逢中韓建交33周年。我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兩國關系正處於改善發展的重要時期,中方始終重視中韓關系。中韓關系發展歷程證明,睦鄰友好、求同存異、拓展合作是正確的選擇。中方對韓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雙方應恪守建交初心、堅定友好方向、拓展共同利益、改善國民感情、妥處敏感問題,推動中韓關系沿著正確軌道行穩致遠。
值得一提的是,9月3日,韓國現任國會議長禹元植將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據韓國KBS電視台報道,隨同禹元植出席活動的還有執政黨共同民主黨議員樸智元、金太年、樸釘等,在野黨議員金成元、金俊亨等。這些議員都「對兩國關系有著高度理解」,主要是韓中議員聯盟成員。韓國媒體認為,韓國近日的種種安排凸顯出李在明政府對中韓關系的高度重視。
李在明如何應對美國的「中國考題」?
美國媒體及學界對李在明政府的外交動向高度關注,尤其聚焦其如何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將「處理對華關系」視作李在明面臨的重要「外交考題」。美國《紐約時報》稱,李在明在競選中曾表示,如果有必要,他願意「爬到特朗普兩腿間」以保護韓國的國家利益,但同時強調「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人」。
報道稱,兩人都曾在暗殺中幸存,都表達出願與朝鮮領導人會面的意願,但在軍事戰略方面兩國有著幾大分歧。數萬美軍長期駐紮在韓國以威懾朝鮮,但特朗普政府要求韓國在國防上承擔更多責任,同時擴大駐韓美軍的作用以「遏制中國」。
此前有報道稱,美國近期向韓國施壓,要求擴大《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的適用範圍。原本條約僅覆蓋朝鮮半島及周邊水域,但美方提出將其擴展至「整個印太地區」,明確意圖將韓國卷入台海潛在衝突中。《紐約時報》指出,韓國方面擔心,美國所謂「戰略靈活性」可能削弱韓國安全,也會增加其捲入台海衝突的風險。
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22日表示,韓美應確保戰略靈活性「不會削弱韓國安全」,也不會影響聯合威懾朝鮮能力,雙方在這些方面達成了一些共識,但韓國官員們對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持謹慎態度。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韓國問題專家西德尼·塞勒(Sydney Seiler)的觀點臆測稱,如果特朗普覺得他需要從李在明處獲得更多公開聲明,以顯示韓國在應對「中國經濟和軍事威脅」上與美國合作的立場,這或許會迫使李在明做出更多計劃外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