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食品行業的初心

avatar

周美華

教育界
作者:

周美華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筆者多年前從澳洲回流香港之後,一直從事食品行業,我是紅褲仔出身由低層小職員做起的,真正令我喜歡做食品行業是在第一間市務食品公司擔任市務主任,原來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農產部去推廣不同的農產品,而當時香港亦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農產品所屬的會務,例如推廣美國加州提子、開心果及士多啤梨等等,這些都令我加深對食品的知識,更想探索多些有關的食品知識及技術。 

最近美國學術醫學期刊《內科醫學年鑑 -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近日公布一案例,一位60歲男子詢問ChatGPT能用什麼代替食鹽?結果男子照着ChatGPT建議以「溴化納」代替食鹽,三個月後中毒送院,出現溴中毒症狀,產生幻覺認為鄰居會毒害他,研究團隊報告指出,不要把ChatGPT當作健康咨詢或取得醫療建議來源。筆者認為專業的食品建議應去尋找相關的專業人士諮詢,AI的科技未能完全可代替人類,人類的過往經驗及知識是來自生活上的不同體驗、不同地區的文化及不同工作中的經歷而建立。 

其實國內人很羨慕香港的飲食文化,尤其是食物來源監管控制,我們有食安中心、消費者委員會、衛生署、食環署及海關等政府部門為我們檢測食物的來源,為大眾市民的健康把關,確保市民食用安心。我們不難在小紅書發現,國內人欣賞港人在飲食方面有政府部門的把關,使市民身體健康,這是港人長壽其中之一個重要秘訣。 

另外,最近各政府部門的飲用水風波,正是我們長久以來正視的問題,香港人對國內食品是有一定的戒心,但很難想像不法之徒利用欺詐手段侵入政府部門。政府各部門往往以投標中「價低者得」取勝,此制度指標是否需要重新檢視作改善及更改?筆者個人認為除了價錢之外,在投標過程中應需加入抽查公司及產品背景已鑒定產品來源及質量的虛實。 

食物是維持我們生命的重要來源,香港人對於食物來源的知識有一定高水平的程度,一般香港人也對食物的質素及來源是有一定的要求,希望國內對「走出去」發展過程中,能夠確保產品的質素有一定的保證及有完善的監控機制使用者安心。 

筆者喜歡加入食品行業的初心是爲了「改善我們的生活水平、跟隨社會的進步,食得更健康更開心。」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