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報復特朗普拒買F35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據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8月13日報道,美國各盟友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和國防開支威脅越來越感到憤怒,決定打擊特朗普的痛處所在——他最鐘愛的戰鬥機。

不久前,西班牙因與美國在北約新提出的5%國防開支目標上的爭端,放棄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F-35戰鬥機採購計劃。因美國39%高額關稅的衝擊,瑞士全國上下正要求政府取消F-35戰機訂單。有消息稱,印度正計劃對特朗普關稅威脅展開反擊,包括暫停購買美國武器。

美國F-35戰鬥機 (資料圖)

報道稱,這些行動均發生在過去兩周內,顯示出特朗普政府政策引發的潛在後果,迫使各盟友國家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防務關系。這也加劇了美國軍工行業的擔憂,即這些舉動將繼續蔓延至其他國家,危及美國的武器銷售,並削弱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國防供應商的地位。

Politico指出,盡管大多數盟友尚未急於退出長期計劃的採購,但西班牙、瑞士和印度近期的行動表明,各國正在質疑其購買美國武器的決定,「這是對美國關稅政策迄今為止最大的反擊之一」。

前五角大樓官員吉姆·湯森表示,多年來,美國盟友被美國敦促購買美國裝備。如今這些關稅對他們來說是「簡直像是豎中指」。他指出:「所有這些國家都感到被美國傷害了。」

報道稱,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尤其容易受到影響。其零部件來自全球100多家供應商,大額海外訂單有助於降低每架飛機的成本。如果有國家退出或減少訂單,成本將上升。

西班牙瑞士兩國的F-35訂單總值150億美元

據悉,西班牙和瑞士兩國的F-35訂單總值約為150億美元,各涉及數十架飛機。西班牙決定不採購F-35,可能將數十億美元資金轉向「陣風」戰鬥機,以及法德計劃於2040年代推出的歐洲下一代旗艦戰鬥機項目「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

西班牙官員表示,此舉是出於工業主權、加強歐洲供應鏈以及尋求更可靠夥伴的需要。但報道認為,此舉對一些歐洲國家在政治上也有用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盟高級官員表示,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回應迎合了其左翼支持者的訴求。「對桑切斯來說,扮演特朗普的受害者非常方便」。

據介紹,2021年,瑞士以略高於50%的支持率通過公投,決定購買36架F-35。特朗普39%的關稅重新點燃了政治爭論。瑞士議員們呼籲政府取消采購,並提及由於美國未確定最終價格,合同面臨通貨膨脹、原材料成本上升和關稅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增加高達16億美元的成本。報道稱,瑞士政府於13日重申了購買戰機的計劃,但下令進行審查,將在11月做出最終決定。

特朗普宣布對印關稅高達50%後,印度總理莫迪著手反擊。莫迪7日表態稱,他絕不會犧牲印度農民利益,「我已做好準備。印度已做好準備」。據印度官員透露,特朗普加征關稅後,印度暫停購買美國武器計劃。與此同時,莫迪加大與俄羅斯、中國、巴西等國家互動。

隨後,印度國防部一名高級官員否認有關印度暫停與美國就國防采購進行討論的報道。但Politico指出,這一事件凸顯了美印緊張局勢的加劇。

此外,其他F-35戰鬥機潛在買家,如葡萄牙,也因對美國可靠性的疑慮而推遲了購買決定。

對此,美方試圖淡化影響。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回應指出,英國、丹麥和比利時最近均宣布了購買F-35的意向。該公司發言人還說:「對外軍售是政府間的交易,此事最好由美國或相關國家政府處理。」

白宮為特朗普關稅政策辯護,稱其為經濟利好,並指出推動北約將國防開支承諾提高到GDP的5%,預計將惠及美國軍火製造商。白宮發言人表示:「特朗普總統為支持美國軍事工業基礎所做的努力超過了過去幾十年的任何一位總統,包括向北約盟友出售美國製造的武器,這將為美國公司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五角大樓官員表示,西班牙、瑞士的訂單取消對生產線的即時影響不大,因為這些飛機需一年多後才會上線,其他客戶可以輕易填補空缺。但該官員警告說,若外國買家持續減少,可能推高整個機隊的成本和價格。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正在推動歐洲的「歐洲製造」武器雄心。影響可能不止限於歐洲。據報道,美國政府對印度的對外軍售管道中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交易,印度的退縮將給美國軍工業帶來挑戰。前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表示:「我們花了十多年時間加強與印度的關系,對印度施加如此高額的關稅將對兩國關系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美國航空咨詢公司AeroDynamic Advisory董事總經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亞表示:「即使美國未來迎來新政府,但無論是共和黨政府還是民主黨政府,想要修覆這些嚴重損害,也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信任。因為這個行業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avatar
鄭國鈞
專欄作家/評論員 教育界
(#48)
F-35 戰鬥機交易爭端是否僅僅是盟友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擊」?還是另一層更深的全球權力博弈?這場風波可能並非單純的經濟利益分歧,而是一場圍繞軍工複合體的全球操控。 首先,對西班牙和瑞士等國來說,取消 F-35 訂單可能只是表面上的抵制,但此說明了兩國背後仍受到美國施壓,被美國利用軍事依賴來操控其政策。而印度方面,表面上對關稅作出強硬回應,但根據報導,其「暫停武器購買」的消息被迅速否認,意味著印度的外交策略仍然受到美國的牽制。 其次,對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等軍工巨頭來說,F-35 的零部件全球化供應鏈本應是一項「全球控制計劃」。盟友的退出是否會削弱其壟斷地位,還是另一場談判籌碼,讓美國進一步強化對北約的控制?另外,歐洲轉向「自主製造」武器的舉措,表面上是暗示著美國與歐洲的地緣政治裂痕日益加深,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美國軍工複合體與歐洲軍火商之間「爭生意」的表現。說到底不是「哪裡生產」而是「誰背後收錢」。

相關推薦

美軍F-35戰鬥機加州墜毀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