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益豐大廈停電看資源分配的斷裂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日,土瓜灣益豐大廈的停電事件,猶如撕裂夜幕的閃電,暴露出香港電力監管體系的深層矛盾。當四座大廈中有三座未持有效WR2電力測試證明時,機電工程署僅以程序性「採取執法行動」回應,這種官僚遲鈍的處理方式,實質折射出監管機制與民生保障的嚴重斷裂。

事件本質非個別法團或物管公司失職所能單獨解釋,而是制度性資源傾斜的結果,商業用電長期享受優先關注,而現在益豐居民卻被迫減少使用電熱水爐以規避跳掣風險。數據顯示,2023年全港五十年以上舊樓僅12.5%納入強制驗樓計劃,深水埗及土瓜灣等老區更錄得82宗電壓驟降事故。當商業與民生電網的失衡日趨加劇,所謂《電力條例》保障安全的承諾,已在鹹水侵蝕的電纜焦味中化為灰燼。

深水埗及土瓜灣等老區更錄得82宗電壓驟降事故。

筆者建議現行「五年一檢」制度執行上存在僵化缺陷,未能考量舊區特殊環境風險。以土瓜灣沿海地帶為例,高腐蝕性環境加速電力設施老化,然而機電工程署對未持證大廈採取被動處理,未建立風險預警介入機制,導致舊樓居民長期暴露於安全隱患中。更深層的矛盾在於資源分配失衡,數據中心等高耗電商業設施已佔售電總額6%,舊區基礎電網建設卻遭系統性忽視。這種偏差直接體現在民生層面:益豐大廈居民被迫限制電熱水爐使用,實質是民生用電權益的妥協。此外,責任分散加劇了危機處理難度。益豐大廈法團分裂導致維修責任碎片化,民政處雖願協調卻受制於專業權限不足,而1823熱線與存檔流程也引致後續補償式應急運作。

未建立風險預警介入機制,導致舊樓居民長期暴露於安全隱患中。

要破解結構性困局,需同步推進監管革新與資源重置。在監管層面,可建立動態風險分級制度,針對高腐蝕區域強制執行《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環境評估條款,依據腐蝕速率縮短檢測周期。同時重視授權註冊工程師現場裁量權,使其能根據設施狀況直接判定檢測維修需求,突破法團申報的流程桎梏。更需設立居民舉報直通機制,1823APP可讓民眾即時上傳跳掣頻率等異常照片及數據,觸發機電署24小時內啟動法定檢查。

資源配置方面,當務之急是務實推動升級舊區配電房等設施,優先更換深水埗、土瓜灣等高危變壓器。同步建立跨部門應急聯動機制,於十八區組建機電署加議員及關愛隊溝通機制,協同民政署壓縮故障響應至兩小時內。關鍵在於修訂《電力條例》第45條,賦予機電署代行維修權:經兩名註冊工程師確認屬危急狀況後,可跳過法團程序先行施工,費用從管理費抵扣追討。此舉既能規避法律瑕疵,又可根治分裂法團舊樓的管理痼疾。

益豐大廈的黑暗時刻,映照出監管機制與資源分配的雙重斷裂。

益豐大廈的黑暗時刻,映照出監管機制與資源分配的雙重斷裂。當商業擴張持續擠壓民生用電空間,制度設計無法回應鹹水侵蝕的電纜,需承諾電力安全信規以扭轉此困局,筆者建議需要政府、機電署、民政處及社會各界攜手,透過動態監管與快速應急的機制,動態監測平衡商業與民生電網的需求。唯有將鏽蝕的電纜更換為通達的神經,將斷裂的責任鏈修復為協作的網絡,才能織就覆蓋全港的民生安全預警體系,讓穩定電流真正成為點亮萬家燈火的都市血脈。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西班牙葡萄牙大停電 影響5000萬人
avatar
藍莓日報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