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經濟研究指出,美國仍可能對歐盟藥品展開調查,且針對50%鋼鐵關稅的後續走向,各方說法不一。如果特朗普政府認為歐盟違背了巨額投資承諾,可能會提出更多要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似乎急於重提對歐盟監管Meta等科技公司的不滿。
這也是為何說這份協議「相較於與美國長期對抗,兩害相權取其輕」是站不住腳的。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歐盟爭取到15%的稅率比特朗普此前威脅的30%更低,但稅率仍為特朗普上台前的三倍,也是這是美歐之間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高的關稅水平。
「企業正意識到我們面對的是歷史上較高的關稅率,除非美國經濟出現災難性後果,否則這一情況難以改變,」國際商會副秘書長安德魯·威爾遜說,商會觀察到一些企業發貨延遲,正在重新評估供應鏈策略。當前,與美國的貿易現已「極其困難」,商業複雜性達到「無人能想象的水平」。
勞倫特稱,歐洲人明白,美國的保護主義會讓美國人自身處境惡化,但他們並未看到歐盟因此變得更強大。
正是歐洲對美國軍事實力和技術的依賴,讓特朗普的威脅有了可乘之機。北約峰會上,北約秘書長呂特甚至稱特朗普為「爸爸」。這恰恰印證了馬克龍的觀點:歐盟還不夠令人敬畏。畢竟如果勒索能奏效,那何必費心談判呢?特朗普只需要發一封關稅郵件不就可以了。
「即使是像我這樣認識(特朗普)總統十年的人,都難以相信整個歐盟會屈服於『美國優先』政策。」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反恐事務高級顧問、特朗普顧問戈爾卡曾這樣形容。
文章還注意到,面對中國,歐洲的情況也不樂觀。中國是德國大眾、梅賽德斯-奔馳等企業的重要出口市場,但中國企業如今卻在快速追趕甚至超越這些歐洲巨頭。過去幾年,對華出口佔歐盟GDP 的比重下降了約0.5個百分點,而歐盟從中國的進口卻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