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特朗普」
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4日簽署公告,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名義限制哈佛大學國際學生簽證,暫停在哈佛大學學習或參加交流項目的外國公民入境。
據美國媒體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現在面臨著「巨大壓力」,因為中國已表明態度,不願意向美國出口更多稀土等關鍵礦產。所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等特朗普政府官員,又開始對媒體大肆宣揚:美國希望與中國溝通,且(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進行通話。
綜合外媒報道,億萬富豪馬斯克5月30日離開白宮,在記者會上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有說有笑,沒想到幾天後就翻臉,批評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預算案)令人厭惡,他3日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痛批投票支持該法案的議員可恥:「你們心知肚明自己做錯了」,還說國會正在讓美國破產。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措施非法,其团队上诉引争议,嘉宾称此举加剧美司法政治化与国际信任危机。
當地時間6月1日,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當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采訪時表示,他不想公開反對美國政府,但也不想為政府所做的一切承擔責任。馬斯克在採訪中表示,他所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成了一切的替罪羊,所有的裁員無論是真是假都被怪罪到了政府效率部的頭上。
據《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5月30日援引匿名知情人士報道稱,白宮正在敲定有關無人機的多項行政命令,這些命令恐將導致中國公司被禁止在美國銷售新型號的無人機,可能會顛覆美國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格局,同時加劇中美兩國之間在科技和貿易方面日益激烈的博弈。
綜合美聯社、CNBC等美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的負責人、億萬富翁馬斯克,終於迎來在白宮工作的最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為這位曾大力助力其勝選的親密盟友,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歡送,期間不吝讚美之詞。
據新華社5月29日報道,位於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28日裁定特朗普政府一攬子關稅政策非法,下令撤銷其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推動的關稅措施。特朗普政府已就此提起上訴。
馬斯克當地時間5月28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宣佈,他作為「特殊政府僱員」的任期即將結束。白宮幕僚長懷爾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百日」之際接受《紐約郵報》採訪時證實有關消息。
2025 年 5 月19日,《紐約時報》發表「一個屬中國的世紀可能已經到來」一文,聚焦中美發展軌迹對比,引發國際輿論對全球格局變革的熱烈討論。文章以中美在科技、産業與政策層面的反差為切入點,既肯定中國十年發展成就,也暗藏對 「捧殺」 風險的警示。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25日要求哈佛大學提交全體國際學生的「姓名與國籍」信息。此前聯邦法官剛叫停了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行政令。
繼歐盟和蘋果公司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23日又向三星及全部手機企業發出關稅威脅。特朗普關稅大棒再度來襲,歐洲金融市場震蕩,重要股指紛紛下挫。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聯邦法官傑弗里·懷特5月22日發佈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案件審理期間終止各大學(包括哈佛大學在內)國際學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5月21日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時發生爭執。特朗普會見時突然展示一些視頻和剪報,指責南非正出現「針對白人的種族屠殺」。對此,拉馬福薩當場否認,並指出特朗普所謂南非白人正逃離暴力和「種族主義」法律的說法站不住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聲稱卡塔爾贈送美方一架波音飛機,實則特朗普主動接洽卡塔爾,「探討『購買』一架波音747飛機用作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相關事宜」。與特朗普所謂卡塔爾提供飛機作為「禮物」大相逕庭。
2025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試圖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蘇,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實現出口超越進口。可是,不足多少周,美國政府又主動商議取消和暫停大部份關稅,部署其它手段進行脅迫打壓。回顧近二百年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欺壓經歷五個階段,中國已從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動反擊,在歷史進程中實現了强勢崛起。如今的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今非昔比,美國此番目的難以達成。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猛烈批評美國零售龍頭沃爾瑪,指控該公司將商品漲價歸咎於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政策。他直言,沃爾瑪應「自行吸收成本」,不該轉嫁壓力給美國消費者。
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5月18日發佈短視頻《我幫美國手搓了一架F-55 》調侃美國,視頻指出,「美戰鬥機是真升級還是PPT F-47可能還沒有走出PPT,美國又宣布要為F-35進行大升級,並命名為F-55?」這難度有點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5月16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節目中,自我吹噓剛結束的中東三國的訪問,手握數千億美元協議,而且「確信」自己已經改變「這些國家曾被中國極力拉攏,打算靠攏中國」的局面。
美國特朗普在5月15日對媒體表示,他在前一天與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見面,他告訴庫克對蘋果公司在印度生產iPhone「有些意見」,希望蘋果將生產線放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