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根據分析的數據,中國2024年進入研發階段的新型藥物(涵蓋癌症、減重等領域)數量激增至1250多種,不僅遠超歐盟,還幾乎追平了美國的1440種。
數量之外,中國研製的新型藥物還在不斷突破高門檻,贏得全球最嚴苛的藥品監管機構和西方制藥巨頭的認可。全球生物制藥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tectonic shift,地殼運動般的轉變),中國正從曾經的「仿製藥大國」崛起為挑戰西方創新制藥主導地位的新力量。
據彭博社報道,根據分析的數據,中國2024年進入研發階段的新型藥物(涵蓋癌症、減重等領域)數量激增至1250多種,不僅遠超歐盟,還幾乎追平了美國的1440種。
數量之外,中國研製的新型藥物還在不斷突破高門檻,贏得全球最嚴苛的藥品監管機構和西方制藥巨頭的認可。全球生物制藥行業正在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tectonic shift,地殼運動般的轉變),中國正從曾經的「仿製藥大國」崛起為挑戰西方創新制藥主導地位的新力量。
美媒感嘆道,「中國生物技術的進步與該國在人工智能(AI)和電動汽車領域的突破一樣迅猛,超越了歐盟,趕上了美國。這表明醫療創新的重心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鑒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制藥行業的關稅威脅,中國生物技術的進步使其有可能成為繼AI和電動汽車以外,又一個超級大國逐鹿的領域。
「中國新藥研發的規模是前所未見的。」自2003年以來一直在為醫療公司提供中國市場戰略咨詢的艾意凱咨詢(上海)主管合夥人陳瑋指出,中國產品不僅研發速度很快,而且很有吸引力。
這一飛躍在短短數年內實現。彭博社分析稱,2015年中國啟動藥品監管制度改革時,僅有160種新化合物進入全球創新藥物研發線,占比不到6%,落後於日本和英國。中國改革簡化了藥品審評流程和效率,強化了數據質量標準,提升了透明度。同時,《中國製造2025》將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列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受過海外教育和培訓的科學家與企業家也加入了這場中國發起的熱潮。
美國藥品咨詢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Norstella副總裁丹尼爾·錢塞勒(Daniel Chancellor)直言,按目前的發展軌跡,「僅從新藥上市數量來看,斷言中國將在未來幾年超越美國,這並不是聳人聽聞」。
中國創新的「樣板」之一來自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開發的細胞療法有望治愈一種致命的血癌。該療法已被美國強生公司引入全球市場,並在多次加速審評中脫穎而出,被認為優於美國研發的同類療法。
去年,中國藥企康方生物的抗癌新藥在一項中國研究中展現出比美國默沙東公司的一款全球暢銷藥Keytruda更好的療效,被喻為「中國生物技術的DeepSeek時刻」,引發全球新一輪關注。這也使得一家在2022年預付5億美元獲得康方生物這款新藥開發和營銷權的美國公司,估值大漲。
今年5月,跨國藥企輝瑞公司與中國三生製藥達成一項預付款12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同意共同開發類似康方生物產品的治療癌症的藥。生物醫藥行業研究機構DealForma數據顯示,此類交易的價值和頻率均在上升,反映出國際巨頭對中國原創藥物的信心。
中國藥品質量的飛躍也贏得了包括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內的全球機構的認可。彭博社稱,這些全球最嚴格的監管機構越來越認為,中國藥品總體上前景廣闊,值得投入額外資源來加快其審查速度,授予它們「優先審評」「突破性療法」「快速通道」等行業「垂涎」的標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中國在獲得這些加速審評資格上已略領先於歐盟,一個一直在該領域具有顯著優勢的區域。
報道分析指出,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的關鍵優勢在於其研發效率和成本優勢,他們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開展從實驗室實驗、動物測試到人體試驗的每個研究步驟。從零開始研發一種新藥耗時耗力且成本高昂,而中國龐大的患者群體和集中式醫院網絡成為重要的加速器。對藥物各階段測試所需時間的分析表明,中國醫生可以更快地招募試驗對象,就癌症和肥胖症藥物的早期試驗而言,中國招募患者測試的時間只需美國的一半。
而成本差異意味著中國公司可以同時進行多個試驗,以快速找出成功者,或者在一個科學想法得到其他團體的驗證後迅速啟動新項目。根據數據分析和咨詢公司GlobalData的數據,自2021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發起臨床研究最多的國家。
不過,在中國獲得臨床數據只是一個開始。美國監管機構明確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在複雜且進展緩慢的全球研究中證明其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在外國患者身上達到,才能向海外市場銷售其產品。盡管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中國創新藥才能獲得美國和歐盟的批準在西方國家上市,但業內普遍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
緬甸發生強震,中國第一時間啟動人道救援行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並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中國多支救援隊也抵災區。相較之下,美國的援手卻不見蹤影。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月31日確認,緬甸強震中中國公民有1人遇難,15人受傷。
特朗普重返白宮,其第一任期發起的臭名昭著的反華「中國行動計劃」又死灰復燃。據美國《印第安納學生日報》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3月28日突擊搜查了印第安納大學知名華裔教授王曉峰及其妻子馬念麗位於布盧明頓和卡梅爾的住宅。
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1 日開始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在台灣周邊艦機多向抵近台灣,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
解放軍對台軍演進入第2天,正式公佈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4月2日將於台灣海峽中部、南部相關海域,組織「海峽雷霆-2025A」演練。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4月2日在白宮玫瑰園簽署行政命令,向全球185個國家開徵對等關稅。他表示,美國將對所有進口貨品徵收10%的最低基準關稅,4月5日凌晨12時後生效;另對美國部份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關稅,4月9日凌晨12時後生效。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戰」延燒台灣,課徵32%關稅,對各行各業造成很大衝擊,台灣行政部門4月4日宣布將投入880億元台幣(工業700億,農業180億,下同),針對九大面向、提出20項協助方案。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4月4日發布公告,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大陸加徵34%「對等關稅」,宣布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