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全方位且具前瞻性安老政策

avatar

郭玲麗

立法會議員
作者:

郭玲麗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多項數據顯示本港未來將邁向人口老化時代,要建構一個怎樣的生活環境才能讓長者得以「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呢?世界衞生組織於2007年發佈了一份《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其中明確了在城市環境要有八個範疇需關注,希望政府可以作為參考,以宏觀、整體及全面構建長者友善生活環境。

建設長者友善社區,城巿規劃十分重要。日本創建了「智慧型高齡住宅區」,具備遠程醫療系統和無障礙設施,整合附近醫療和生活資源,並與鄰近醫院、診所及超市合作,涵蓋提供藥妝、專科門診及私家診所的「一站式」醫療服務,讓長者能以最短距離獲得診治和藥物。

本人建議政府考慮未來城巿發展規劃時,為長者提供合理價格、設計、安全宜居的環境,並確保居所與社區緊密相連,社區應具備舒適、綠化及安全的室內外休憩場所、無障礙設施、便利的交通配套,讓長者可以安心出行。

此外,社會應營造包容氛圍,培養市民對長者的肯定、包容和尊重的態度,支持他們積極投入社會、公民及經濟活動。除了透過多元化社區活動讓長者融入社區外,我們也要鼓勵退休長者貢獻所長,讓他們有機會做義工服務或再就業。社會有不少退休人士願意貢獻自己,本人曾看見他們在嘉年華為小朋友扭氣球,幫街坊看玄學掌相,更有退休電工義務為獨居長者維修電器,發揮「助人自助」精神,甚至向年輕一代分享知識和技能,共同合作為社會提供多元服務。

再就業方面,政府現時已透過不同計劃為長者提供再培訓課程,在政策支援上鼓勵僱主聘用具經驗的老友記重返職場。本人建議政府可鼓勵提供長者服務機構或企業探索「同溫層服務」模式,在合適的崗位聘用長者僱員服務長者,例如日本有超市特意聘用長者店員,他們明白同齡顧客需求及理解同齡人不便,貨品擺放位置作出調整,提供更貼心服務之餘,更彰顯出長者的社會價值,促進長者融入的共融社會,透過再就業方式讓長者從業者感受到自身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

我們要讓長者生活感到幸福感,心理及精神健康支援亦十分關鍵。有調查顯示,長者退休後失去寄託可導致抑鬱;又有機會擔憂健康和經濟壓力引發焦慮。因此,本人建議政府擴大「心靈健康先導計劃」,在十八區地區康健中心增設第一及第二層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善用輔導師或相關輔導專業在區內提供專業心理輔導服務,讓長者可找專業人士傾談,提供深層次的心理輔導與支援服務。

應對香港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制定全方位且具前瞻性的「長者友善規劃藍圖」,規劃需涵蓋環境、交通住屋、城市設計,以至社會參與、身心健康保障等各個層面,致力構建一個真正充滿活力、促進健康、實現共融的宜居環境,讓每位長者都能有尊嚴、有價值、有幸福感地安享晚年,並持續為社會增添色彩。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環球打壓 中企命運最堅
avatar
陳鳳翔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