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年產100架殲-35 二十七萬平方米新廠房首次曝光!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7月8日,央視新聞頻道走進中航工業沈飛公司,探訪沈飛公司的殲-15T型戰鬥機機庫,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新型艦載機總師孫聰。孫聰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提出一個概念,他說「我們未來要像製造手機一樣製造戰鬥機,實現戰鬥機的快速更新換代,之前可能二十餘年實現一次更新換代,未來可能五年時間就換代一次」。 

央視剛播出中航工業沈飛集團的新聞, 7月8日,遼寧新聞播出了遼寧省政府主要領導在沈陽調研、視察沈北新區沈陽航空航天城的視頻。 

央視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新型艦載機總師孫聰(左)。

報道中曝光了沈飛新廠房,還拍攝了正在建設中的、於2024年完成封頂的27萬平方米沈飛新廠房。這一單體廠房面積之巨大,建築之宏偉令人震驚。看來,這里可能就是未來我們像製造手機一樣製造戰鬥機的主要廠房了。 

像造手機一樣造戰鬥機

殲35生產線首次曝光。

孫聰院士的「像製造手機一樣製造戰鬥機」有兩層含義的:一是明確了未來戰機在技術上的快速叠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上世紀50年代左右比較短的時期,戰鬥機也一度做到了技術上的快速叠代,大批飛機公司出現,戰鬥機型號層出不窮。最典型的美國上世紀五十年代推出的「百式系列」,幾乎一年有一個新型號推出,將戰鬥機的總體設計水平以極快的速度往前推進。 

當然,這種快速叠代,並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戰鬥機研發技術門檻的越來越高,研發投入越來越大,總體設計、航電系統越來越複雜,戰鬥機的研發和製造周期很快慢下來了。 

到第四代戰鬥機(蘇-27、F-15)時代,一個型號從概念設計到裝備部隊,動輒以15年左右計算。而到第五代戰鬥機時,一個型號從概念設計到裝備部隊甚至多達20到25年——戰鬥機在諸如總體構型、氣動外形上,可能已經很難做到快速研發、快速叠代、一年一個新型號了。 

隨著以新型高度綜合化的任務計算機和核心處理器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綜合航電系統,讓戰鬥機的航電、火控系統架構具備了快速升級,快速叠代的能力。只要核心處理器算力足夠,且所有接口和通訊協議做到標準化,那麽就可以對戰機的航電系統進行頻繁升級。 

不僅可以通過類似於手機的更新版本一樣,為「手機」增添許多新功能,更可以通過直接更新部分可以即插拔的硬件,來提高戰機航電火控系統的技術性能。這就是所謂的「像造手機一樣造戰鬥機」的第一層含義,快速叠代,提高性能。 

官宣封頂的沈飛集團的27萬平方米新廠房。

第二層含義是現代民用電子工業的產物,製造高度精密,當然產能也非常大。就比如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在卡塔納克和班加羅爾的兩家工廠可以達到一年3000萬部的產能。流水線組裝,步進式製造,自動化生產,這就是手機製造業給我們的印象。 

現在,我國的航空工業大概率也要做到這一點了。亦即是「脈動式生產線」,航空工業早都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無論是在戰術飛機,還是在戰略性飛機的製造上,我們都已經做到了「步進式節拍式組裝」。 

下一步我們不僅是要流水線組裝飛機,還要極大地提高流水線組裝的效率。通過對物料準備、設備傳送、單個工人組裝動作的精細化安排,讓步進式生產線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每一步的組裝時間有所縮短,提高產能,從而做到像製造手機一樣大批量製造戰鬥機。 

從沈北新區沈陽航空航天城可以一窺沈飛集團的部分生產廠房之巨大。在「谷歌地球」上看到的沈飛廠房其實只是生產聯合體、聯排廠房里一個非常不起眼的部分,沈飛的主體廠房是上述廠房面積的數倍、數十倍……真正的沈飛廠房究竟有多龐大,工業巨獸的實力究竟有多強悍,真是難以想象。 

這次官宣封頂的沈飛集團的27萬平方米新廠房,在航空工業究竟又是一個什麽體量?F-35戰鬥機都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位於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生產基地製造的。該基地的主體是一座巨大的單體結構廠房,這座廠房的總面積連帶一些輔助設施,就是27.5萬平方米。根據判斷,F-35戰鬥機生產線應該是單向流水線式的。從南側開始備料,然後部裝,最後總裝,從單體式廠房的北側移出車間,轉道到廠房北側的總裝測試,試飛站等,在完成試飛後轉移到跑道一側的連排機庫等待正式交付。 

所以,這次沈飛集團新封頂的27萬平方米廠房,它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沃斯堡的F-35戰鬥機生產基地是一個體量的存在。按沈陽航空航天城已經公布的規劃圖,27萬平方米的巨型單體廠房就有兩座之多,還有大量的連排配套廠房……這座新的沈飛集團可能最後的生產基地面積,會大到讓人難以想象的地步。 

裝配廠房長度超過750米(百度地圖)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開始設計的F-35戰鬥機產能是一年300架到400架,但最後也就一年100多架。其中一個原因是,F-35戰鬥機採用的是全球供應鏈保障模式,全球采購物料導致供應鏈難以全程管控,一旦供應鏈出現延遲則可能導致批產速度放緩。我們不存在這種問題,我們的產業鏈全部是自主可控的,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配套的,生產速度必然會快的多。 

目前沈飛的生產任務極為繁重,首先是殲-16和殲-16D還要繼續生產,然後殲-15系列艦載機的新型號殲-15T、殲-15D、殲-15TD,起碼要準備足夠四艘航母使用的數量,這個規模小不了。 

隨後的大頭是殲-35和殲-35A,我們都知道空軍和海軍對殲-35系列是寄予厚望的,空軍打算用它來進一步擴充機隊規模,海軍則將它作為新一代海軍艦載機使用,而且這飛機未來還有外貿訂單。這麽繁重的生產任務,沈飛集團確實需要一個巨大的廠房,來確保產能和交付能力。 

在殲-35系列戰鬥機之後,則是新一代作戰平台、新一代作戰平台搭配忠誠僚機的批產。這個數量絕對少不了,而且很有可能是會和殲-35並線生產的,這也一樣需要龐大的生產廠房、智能化的製造車間。 

除了軍用飛機,別忘了民用飛機也是沈飛的業務大頭。現在中國商飛還只有C909和C919兩款機型,但是2030年之後,C919的交付數量可能會達到一年200架左右。更別忘了,後面還有對標波音787-9的C929呢,估計在其中沈飛會有相當多的部裝配套。這麽大的產能,這麽大的交付數量,建造新廠房是必須的。所以,也難怪我們未來會像製造手機一樣制造戰鬥機了。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