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地鐵車廂猶如蒸籠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8日報道,倫敦部分地鐵因為沒有安裝空調,尤其是最繁忙的中央線(Central Line)、維多利亞線,車廂內溫度飆到了40℃以上,猶如蒸籠。有大批乘客在車廂內被熱到有嘔吐感、虛脫、犯暈,許多人下車後憤怒地向倫敦市廳投訴。  

「英國地鐵車廂四十多度」話題成了微博熱搜,網友調侃: 

○這是倫敦地鐵獨特魅力的一部分,裡面散發純正的英國汗臭味。 

○英國政府苦一苦老百姓,則是為了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 

○運豬車都比這強。 

○雖然車廂里熱,但是乘客們心涼啊。 

當然也有為英國地鐵洗地的,從海洋性氣候說起,說什麼倫敦夏天大概率不會有酷暑,即便這幾年氣候反常,也很難出現像其他城市一樣的極端高溫天氣...... 還貼出倫敦近期溫度都沒有超過30度,以證明倫敦地鐵不需要空調。 

倫敦地鐵車廂的熱紅外線成像顯示40.3度。(網絡圖片)

有英國人在網上這麼說的:動物的待遇都比我們好吧?一位記者質問,每天6.8英鎊左右的車票錢,乘客卻得忍受40多度高溫,讓孕婦、老人、小孩處於危險之中,政府到底管不管? 

倫敦交通局回應:空調列車要等到2030年。5年之後才會有,官方回應可以說相當佛系了。其實,對於客運車廂溫度,歐盟是有規定的:超過30度的密閉車廂,只能用來運送牲口。但英國已經脫歐了,這標準英國可以不用參考。 

2013年10月15日,時任倫敦市長約翰遜(其後擔任英國首相)曾在北京地鐵考察,他用的最多的形容詞是「真棒」、「真乾淨」、「真便宜」、「人真多」......但他回去后,也沒有將考察成果化成實際成效。 然後,他到內閣當外交大臣去了。 

倫敦地鐵直至2020年才覆蓋4G網絡。(資料圖片)

為什麼英國地官員都知道地鐵困境,卻無力去改變?根源是英國不顧國情,跟著美國盲目信奉「新自由主義」,將一切推向市場(私有化),將「小政府大市場」理論視為金科玉律。 

 二戰之後,工黨政府實行了「國有化」路線,將公共事業掌握在國家手裡,成立了「國家企業局」。 政府成為公眾利益看管人,想通過漸進式國有化,提高英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1979年,保守黨上台,撒切爾夫人內閣將「國家企業局」與清閒衙門「全國發展研究公司」(NRDC)合併,改名為英國技術集團(BTG)國企局沒了,英國私有化之路就少了一塊擋路石,撒切爾夫人很順利地賤賣掉了英國航空公司、英國電報公司,而全國貨運公司只賣了5300萬英鎊。 

當時美國正興起「新自由主義」,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成了新自由主義的「聖經」。民眾享有極度的個人自由,國家只負責國防和秩序,法律。民眾個體和企業擁有極度自由時,他們也將失去政府的福利、勞保及最低生活保障。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激發出最大活力,促進經濟繁榮。 

這套理論,在英國叫撒切爾主義,在美國叫里根經濟學。英國鐵路就是在那時候開始私有化進程的。但掌管英國鐵路局的彼得. 派克爵士反對將鐵路私有化,他堅持認為鐵路應承擔社會責任,盈利不是主要方向,但他說服不了輿論界和內閣。到九十年代初,英國基本完成了私有化進程,後果如何? 撒切爾夫人已經看不到了。只有下一代英國人,下下一代英國人去承受。  

1993年11月,在保守黨推動下,英國議會通過了《鐵路改革法案》,1994年實施,1997年完成私有化。國家鐵路局(公司)被120多家私營企業取代。管理方式從行政體系發號施令,變成了依照合同辦事。車廂高溫只是問題之一,還有安全問題。  

私有化一完成,安全事故頻發。1997年,英國兩趟列車相撞,7人死亡,150人受傷。1999年10月5日,帕丁頓車站,列車相撞,31人死亡、500多人受傷。2000年10月17日,一列旅客列車在哈特菲德彎道脫軌,4人死亡,近100人受傷。事故原因是鋼軌出現裂隙,導致斷裂。2001年2月28日,北部大黑克鎮,客車和列車相撞,13人死亡,70人重傷。2002年5月10日,波特斯巴車站,一節車廂脫軌衝上月臺,7人死亡、67人受傷,兩名中國臺灣女記者遇難,香港鳳凰衛視主播劉海若重傷。 

鐵路安全品質急速下降,票價卻一漲再漲,倫敦市長利文斯頓強烈批評倫敦地鐵私有化后,安全問題惡化,私人公司只會全力賺取利潤,不會為改善鐵路安全和服務增資。 2001年4月10日,倫敦市將私有化計劃告上法院,官司最終是勝訴了。英國TV4也做了一次民調,60%以上民眾希望地鐵收回國有,不能再讓私人公司經營。 晚點、停運、髒亂差已變成了常態。  

2002年開始,倫敦地鐵採取PPP模式,政府只管運營和票務,其它都交給了SSL、BCV、JNP三家公司經營(特許經營權),從私有化往回退了一步。這三家公司穩賺不賠,英國政府每年還要給它11億英鎊的服務費。 政府是希望它們對地鐵進行大規模投資,改善倫敦市民出行條件。 

得到專案之前,三家公司都口吐蓮花,說自己如何如何有良知,有道德。到手之後,卻在票價上折騰了七年,然後一家接一家地宣布破產。2010年倫敦地鐵又回購了財團的股票(3.1億英鎊),地鐵控制權回到了國家手裡,安全問題總算基本解決了。 

私人公司可以倒閉,破產,裝死,最終還得國家出來收拾爛攤子。私有化後,英國全國鐵路補貼每年高達29億英鎊,還要付給私人投資者一大筆利息,離「甩包袱」目標越來越遠。政府地鐵預算折騰光了,換新車,裝空調? 議會又吵翻天...... 2030年有空調,已經不錯了。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