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學會網站7月7日報道稱,由於「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交付延遲,美國海軍的現役航母數量將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縮減至10艘。
報道稱,美國福特級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的交付將面臨兩年的延期。根據最新披露的美國海軍2026財年預算論證文件,「肯尼迪」號要到2027年3月才能交付,而根據去年的預算提案,這艘航母原本應在本月交付。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7月7日報道稱,由於「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交付延遲,美國海軍的現役航母數量將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里縮減至10艘。
報道稱,美國福特級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的交付將面臨兩年的延期。根據最新披露的美國海軍2026財年預算論證文件,「肯尼迪」號要到2027年3月才能交付,而根據去年的預算提案,這艘航母原本應在本月交付。
最新的美國海軍2026財年造艦預算提案寫道:「『肯尼迪』號航母的交付日期從2025年7月推遲到2027年3月,以支持完成先進攔阻裝置的認證工作並繼續推進先進武器升降機的安裝工作。」
報道稱,在美國海軍已經服役50年的「尼米茲」號計劃於明年5月退役,這意味著在「肯尼迪」號交付前的近一年時間里,美國海軍的現役航母數量將從11艘減少到10艘。
報道還稱,「肯尼迪」號航母在建造過程中已經多次遭遇延期,早在2023年的時候,該航母的交付日期就從2024年6月推遲到了2025年。最新的預算提案還顯示,福特級航母三號艦「企業」號的交付也將面臨一年的延期,計劃到2030年7月才能交付。
「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舷號:CVN-79),或簡稱「肯尼迪號航母」,為福特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2009年1月15日,美國海軍與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簽下舷號CVN-79的航空母艦建造合約,並在2011年2月25日舉行「切割首鋼」儀式,正式開始建造。「肯尼迪號航母」預定在2027年3月加入海軍服役。
美國目前有11艘現役航空母艦,其中10艘為尼米茲級,1艘為福特級。 美國現役航母的名稱和弦號:
尼米茲級(Nimitz Class):
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
德懷特·D·艾森豪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
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 CVN-70)
西奧多·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亞伯拉罕·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
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
約翰·C·史坦尼斯號(USS John C. Stennis, CVN-74)
哈瑞·S·杜魯門號(USS Harry S. Truman, CVN-75)
隆納·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
喬治·H·W·布希號(USS George H.W. Bush, CVN-77)
福特級(Ford Class):
傑拉爾德·R·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78)
當地時間3月28日中午,緬甸中部發生了里氏8.2級強烈地震,震中位於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的實皆省。
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28日透過國家電視台宣布,此次強震造成嚴重傷亡,首都奈比多、最大城仰光和第二大城瓦城陸續傳出災情。
緬甸發生強震,中國第一時間啟動人道救援行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並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中國多支救援隊也抵災區。相較之下,美國的援手卻不見蹤影。
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妻子烏莎3月28日訪問格陵蘭。美國駐當地官員試圖挨家挨戶邀請當地民眾與烏莎進行交流,卻遭到拒絕。萬斯夫婦最後取消大部份行程,只是在美軍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逗留3小時就草草結束訪問。
據《華爾街日報》28日爆料,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妻子曾兩度出席討論敏感國防機密的涉外高層會議。使得正受加密聊天軟體「Signal」群組洩密案困擾的赫格塞斯面臨辭職與接受調查壓力。
太平洋島國湯加3月30日發生 7.1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暫未收到人命傷亡及建築物損毀報告。湯加氣象部門發布海嘯警報,呼籲處於受威脅地區的民眾移往更內陸地區或高地。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月31日確認,緬甸強震中中國公民有1人遇難,15人受傷。
據英國《泰晤士報》3月30日報道,德國私營航天企業研製的「光譜」(Spectrum)火箭當天從挪威安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行約30秒後發生爆炸墜毀,使歐洲爭霸太空的努力再一次受挫。這次發射亦是除俄羅斯以外,歐洲大陸首次進行的火箭發射任務。以往歐洲航天局發射火箭和衛星,都是在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