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向美國採購100套、400枚陸射型魚叉反艦導彈系統,台軍方人士透露,首批5輛導彈發射車、1輛雷達車,已在日前運抵台灣,現正由海軍海鋒大隊進行接裝訓練中,根據台美議定的交貨期程,2026年底前將先交運32套系統,剩餘68套則將在2028年以前運抵台灣。
美方對於陸射型魚叉反艦導彈系統運交台灣,採取三階段方式處理,首先是先將訓練模擬器運交台灣,並且派出多位美方教官及技術指導人員來台指導,其次是將導彈發射車丶雷達車等機動發射車組等裝備運抵台灣,最後運交的則是導彈本體。分階段運交方式處理,可以讓台灣接收陸射型魚叉導彈的部隊,能在充分的訓練及準備下完成裝備接裝。當陸射型魚叉導彈本體運抵台灣時,台灣的魚叉導彈部隊已經是訓練備便,可以隨時擔任戰備任務。
台軍方人士表示,首批導彈應可在今年年底前交付給台灣,由於海軍整併各單位,計畫成立的濱海作戰指揮部,預定在2026年元月成立,台灣已向美方表達立場,希望首批陸射型魚叉導彈可以趕在這個時間點之前運交台灣。
台灣向美國採購100套、400枚陸射型魚叉反艦導彈系統,全數採取導彈發射車丶雷達車丶指揮管制車組成的車組,進行機動式部署,各型車輛的數量相當多,而採購的陸射魚叉導彈,型號為RGM-84L-4 Block II(U)型,是魚叉反艦導彈的新型號。
對於這型導彈的確切射程,各界說法不一,波音公司官方資料稱超過67浬(約124公里);台灣海軍將領在立法院答詢時稱,台灣採購性能優於美軍的一般型魚叉導彈,外界推估射程超過14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