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我們社會的未來,我們應著力保護他們,讓他們健康、快樂地發展和成長。除了近視防控工作外,也要關注脊柱側彎問題。本人去年聯同黃英豪議員、理工大學葉教授舉辦「脊柱側彎普查計劃」,為本港小五到中一的學生提供脊柱側彎篩查,並為有早期脊柱側彎的青少年提供姿勢訓練。根據結果資料顯示,約16%的學生有初期脊柱側彎情況,及後轉介至深入檢查,更發現有學童需要進一步跟進和治療。
過度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將導致脊柱側彎的問題持續惡化,甚至出現更嚴重的脊柱疾病。本人認為學童脊柱側彎問題對日後成長造成長遠的影響,例如加強預防工作,初期採取及時治療能有效減低脊柱側彎問題惡化的可能性。但不少家長和學童都忽視相關問題,本人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和教育,例如為教師、家長和學生多舉辦脊柱健康講座,提升社會對脊柱側彎的認知。
兒童心理及精神健康方面,大家也知道兒童成長階段是情感發展時期,構建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等。不少學生和青少年喜愛手機和網絡遊戲等,更有部分沉迷虛擬網絡世界。他們往往忽略現實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溝通和互動,容易出現隱蔽、內向等性格,更有機會產生社交焦慮、暴躁等,導致負面情緒形成惡性循環,對他們的成長產生巨大影響。本人建議政府除了透過加強輔導師角色在精神健康工作,也可進一步推廣體育運動;除傳統運動外,亦可加強推廣本港新興運動,學校亦可舉辦由學生主導的創意工作坊,讓他們透過活動有更多交流和合作機會,建立正向和健康生活模式。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甚為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及父母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孩子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引導及培育。家長也要應做好榜樣,避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並應提高敏感度,關注孩子避免長時間使用。家長可以適當分配課外活動和遊戲時間,避免讓電子產品佔據孩子整個日常生活。
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是時代大趨勢,圍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論學習、娛樂及生活等都已經密不可分。本人認為我們可以從學校、家庭及社區等多渠道向兒童灌輸使用電子產品的素養,AI賦能高質量發展同時,更應建立正確價值觀,包括合理分配使用時間等,避免影響兒童的心理及身體正常發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面對AI時代的到來,我們必須懂得與AI、資訊科技及電子產品共存,適當使用可以賦能在教育工作上,能協助孩子提升學習效能,為社會培育更多人才。所以我們不可以,也不應該制止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而是確保兒童是恰當地使用這些工具。在擁抱AI世代的同時,也要關注「人機協作」及資訊科技素養,確保不會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