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核陰雲密布!駐日美軍核部署動向反常,背後是日本的「擁核」野心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試圖改變日本戰後安保政策的舉動接連不斷。據共同社 11 月 15 日報道,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高市早苗正探討在修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三文件」時,對「無核三原則」進行修改。讓外界高度警惕的是,此舉不但將為美國在日本部署核武器「松綁」,而且更可能推動日本右翼在「擁核」的道路上冒險。

2023 年 7 月,美國海軍戰略核潛艇時隔 42 年後訪問韓國港口,可見五角大樓對其行蹤的保密程度。(環球時報資料圖片)

為修改核政策處心積慮

報道稱,1967 年提出的「無核三原則」是日本的基本核政策,即「不擁有、不制造、不運進」核武器。日本現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寫明「堅持無核三原則的基本方針今後也不會改變」。高市早苗表示有意堅持「無核三原則」中的「不擁有」與「不制造」核武器,但她聲稱如果遵守「不運進」核武器的原則,就無法允許裝載有核武器的艦艇等停靠日本,在發生「突發事態」時,美國的核威懾會減弱。

日本媒體警告稱,如果修改「無核三原則」,則是日本戰後安保政策的重大更改。日本一貫推進的邁向「無核武世界」舉措有可能倒退,必然引發國內外批評。日本 NHK 電視台 11 月 15 日報道稱,日本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對此回應強調,日本應堅持「無核三原則」。

但高市早苗並非近年來唯一主張修改「無核三原則」的日本政客。路透社稱,高市早苗所在的日本自民黨部分議員曾公開表示,應該允許美國通過潛艇或其他平台將核武器帶入日本,以加強威懾。聯合執政的日本維新會此前也曾主張日本重新考慮「無核三原則」。

台灣《聯合報》注意到,2022 年 2 月 27 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就在日本電視政論節目中公開提出「日本可以與美國共享核武(核共享)」。報道稱,作為參考的是,美國基於北約「核共享」的框架,在德國、比利時等北約盟國境內部署 B61 戰術核武器,平時由美方控制維護,戰時經特定程序授權後由盟國執行核攻擊任務。

儘管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否認了日本與美國「核共享」的計劃,但在 2024 年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高市早苗、河野太郎和石破茂都提及修改日本核武器政策的設想。曾任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長的折木良一也在今年呼籲日本政府「應制定日本單獨的核武器戰略指南」。日本共同社 7 月還透露,日本自衛隊在去年針對台海沖突的最高級別桌面推演中,多次要求美國使用核武器對中國實施「核恐嚇」,並得到美方首肯。

哪些美軍核武器可能進駐日本

值得警惕的是,曾任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次長、現為笹川平和財團常務理事的兼原信克在今年 6 月聯合其他多名自衛隊退役將領,呼籲修改「無核三原則」的「不運進」核武器,讓「核共享」成為可能,包括讓搭載核武器的美軍核潛艇停靠日本港口,或是用日本自衛隊的戰機運送美國核武等,並建議美日應創立新的同盟調整機制,具體討論雙邊可以如何搭配運用美國核戰力,以及培育日本自衛官成為精通核戰略的專家。

據介紹,冷戰期間,美國曾在日本沖繩部署有數量眾多的核武器。2019 年日本 NHK 電視台公布的史料證實,上世紀 50 年代,美軍在沖繩新建的基地內反覆進行核火箭炮訓練。近年來解密的檔案顯示,美軍當年強征沖繩本島西北部的伊江島,是為了給美國空軍模擬訓練低空投擲核炸彈提供靶場。冷戰高峰時期,美軍在嘉手納和邊野古等地部署了 1300 件核武器。一直到 1972 年美國將沖繩行政管轄權移交日本,美軍才將核武器撤出;但美國官方直到 2015 年才正式承認曾在沖繩部署過核武。《琉球新報》還提醒,在日美進行有關歸還沖繩的談判過程中,時任日本首相佐藤榮作曾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達成密約:發生緊急事態時,日本默許美國可以向沖繩運進核武器。

儘管日本政府此前反對美國將核武器部署於日本本土,但冷戰時期美國海軍的航母和驅逐艦等主力艦艇往往都會攜帶核武器,而日本政府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對此進行查證和阻止。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提到,當時日本政府通常會默認攜帶核武器的美國軍艦停靠日本港口。作為佐證的是,1965 年 12 月 5 日,美國「提康德羅加」號航母在前往日本橫須賀基地的途中,一架裝載核武器的 A-4E 攻擊機意外墜海,沉沒在約 5000 米深的海底。

上世紀 90 年代,美國克林頓政府宣布包括航母在內的所有美國海軍水面艦艇不再攜帶核武器,如今美國海軍只有深藏水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攜帶有潛射洲際導彈。美國科學家聯合會透露,美國的傳統政策是「不會確認也不否認在任何地方部署核武器」,由於戰略核潛艇的行蹤高度保密,美國海軍只有極少情況會讓它公開浮出水面,停靠他國港口的情況更是罕見。因此有分析認為,高市早苗等日本政客提到的修改「無核三原則」,讓「攜帶核武器的美國軍艦進駐日本以提升威懾性」的做法並不具備可行性。真正可能的是效仿北約「核共享」模式,讓攜帶核武器的美軍 F-35 隱形戰鬥機部署到駐日美軍基地,並與日本「共享」。

美軍 F-35A 戰鬥機攜帶 B61-12 核炸彈(環球時報資料圖片)

五角大樓 2024 年 3 月宣布,美國空軍的 F-35A 戰鬥機已經獲得攜帶 B61-12 新型核彈的認證,成為「全球首款具備核打擊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據美國《防務新聞》11 月 14 日報道,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 13 日發布測試有關畫面稱,該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合作,於今年 8 月成功完成從 F-35A 隱形戰鬥機上投擲未攜帶核裝藥的 B61-12 核炸彈測試,其內置彈艙可容納兩枚 B61-12。

「F-35A 與 B61-12 核炸彈」的組合已經成為美國近年全球核部署的新模式。此舉雖然被認為能提升美國空基核力量的戰備效率,但外界質疑其增加了核擴散與戰略誤判風險。今年 7 月,多家外媒透露,美軍已經將數枚 B61-12 核炸彈部署至英國薩福克郡的萊肯希思空軍基地。同時英國首相斯塔默在今年 6 月的北約海牙峰會上宣布,英國將從美國采購至少 12 架 F-35A 戰鬥機用於執行核打擊任務。考慮到日本航空自衛隊也已經采購了 F-35A 戰鬥機,因此理論上在解除日本國內相關法規對於日美「核共享」的限制後,日本很可能會效仿英國的做法,與美軍共同開展核武器相關訓練。

「擁核」傾向更值得警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14 日表示,中方對日方近期軍事安全動向感到嚴重關切。日本自我標榜為和平國家,宣揚建立無核武器世界,但高市政權卻對「無核三原則」表態模糊,語焉不詳,暗示有可能放棄,日方高官甚至聲稱不排除引進核潛艇,這些都充分暴露了日方政策的重大負面轉向,向國際社會釋放出危險信號。

長期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在鼓吹日本應該進一步徹底放棄「無核三原則」,並研制和裝備本國的核武器。日本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成員國,但從未簽署國際首個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多邊協定《禁止核武器條約》。不少專家認為日本是一個「核門檻國家」,即該國擁有足夠技術和材料,可以制造核武器。數據顯示,日本 2023 年儲存的 47 噸分離鈈足以制造數百枚核彈頭。一名日本議員稱,「如果對美國核保護傘的信任破裂,日本最快半年即可造出核武器」。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此前曾警告稱,日方本是核爆受害者,更應深刻認識到:核戰爭打不得,也打不贏。現在日方一些人卻妄圖通過核共享,謀求引入甚至使用核武器,挑動軍備競賽,這是極其危險的動向。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