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資源部14日宣佈,遼寧省成功探明中國國內首個千噸級、低品位超大型金礦床—大東溝金礦,是1949年以來發現的規模最大單體金礦床。
中新社報導,大東溝金礦全區負720米標高以上共探明金礦石量25.86億噸,黃金金屬量1444.49噸,相當於大陸一年黃金產量的40倍,平均品位0.56克/噸,該金礦是繼華北陸塊北緣西段成礦帶大型露天開採礦山和已採完的浙西—閩西成礦帶大型露天礦山後,又一超大型低品位露天金礦。
據瞭解,金礦品位是指金礦中的黃金含量,品位越高越具有開採價值,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開採的最低值,通常為0.3–0.5克/噸,若達到25克/噸以上可視為高品位金礦,低於0.5克/噸的極低品位礦需特殊技術(如堆浸)才能開採出黃金。
大東溝金礦床位於遼寧省蓋州市青石嶺鎮與大石橋市博洛鋪鎮交界處,該處金礦床找礦線索由遼寧地礦集團所屬五隊公司於1983年首次發現。2009年和2015年,大東溝金礦項目分別開展了兩輪普查工作,主要進行地質、化探、物探、槽探、鑽探和採樣測試等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目前大東溝金礦已通過開發利用經濟性論證,預期效益良好,該金礦床勘查施工高峰期間,近千名工作人員協同作業。遼寧省地質勘探礦業集團自籌資金近人民幣2億元,歷經15個月的勘查工作,完成219個鑽孔,機械岩心鑽探進尺達13.67萬米,於2025年6月30日全面完成野外工作,8月19日提交相關勘探報告,開創國內「短週期、高質量」的金礦勘查先河。
大東溝金礦資源量達1,444噸,相當於中國2023年黃金總產量的40倍,且礦體規模巨大(東西長3,000米、南北寬2,500米),雖平均品位較低,但因埋藏淺、易開採,全生命週期經濟價值超過人民幣1.5萬億元,加上礦化帶連續穩定,可採用「3D建模精準爆破+原位浸出」技術實現綠色開採,屬「易採易選」高效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