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涉台狂言,看似囂張跋扈,實質上是日本面對歷史、現實與未來的三重焦慮,是其軍國主義復活迷夢與賭徒基因共同作用下的困獸之鬥。如今的日本,在對華強硬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跳脫程度甚至超過了美國,這背後是歷史恐懼、地緣焦慮與戰略投機的深度交織。
歷史恐懼是日本右翼勢力瘋狂反華的根本原因。14年侵華戰爭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造成了數千萬中國平民死亡,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二戰結束後,德國通過紐倫堡審判徹底清算納粹罪行,總理下跪懺悔贏得世界諒解;而日本的東京審判卻草草收場,天皇制度得以保留,大部分戰犯逍遙法外,甚至很多戰犯後代躋身政壇核心。更為嚴重的是,日本從未從根源上承認侵略罪行,反而通過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方式,淡化侵略歷史,向年輕一代灌輸錯誤的歷史觀。
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右翼勢力日益恐懼。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背負著血債,一旦中國主導亞洲秩序,等待他們的將是歷史的公正清算。這種恐懼感,讓日本右翼勢力變得越來越瘋狂,他們試圖通過擴充軍備、介入地區事務、遏制中國崛起等方式,逃避歷史責任。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正是這種歷史恐懼的集中爆發,是日本右翼勢力試圖通過挑釁中國來轉移國內矛盾、實現軍國主義復活的險惡圖謀。
地緣焦慮是日本積極介入台海問題的重要動因。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島國,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天生缺乏安全感,「大陸情結」根深蒂固。從古代倭寇襲擾中國沿海,到二戰時期侵略中國、掠奪東南亞,日本始終試圖通過對外擴張來擺脫島國宿命。二戰後,日本依附於美國,成為其亞太體系的「小弟」,在美國的庇護下實現了經濟復興,一度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近年來,美國的衰落有目共睹,中東撤軍、阿富汗潰敗、國內黨爭撕裂等事件,讓日本對美國的「保護傘」產生了質疑。日本擔心,一旦美國從亞太地區收縮,失去庇護的日本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將毫無還手之力。中國只需在南海、東海適度管控航道,就可能導致日本經濟陷入休克;而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日益走近,更讓日本擔心自己會被亞洲邊緣化,徹底淪為「孤島」。這種地緣焦慮,讓日本比美國更急於遏制中國發展,也更願意冒險介入台海問題。
戰略投機與賭徒基因是日本敢於挑釁中國的直接驅動力。翻開日本近代史,可謂一部「賭國運」的歷史:甲午戰爭中,日本以小博大擊敗清朝,奪取台灣與巨額賠款,躋身列強;日俄戰爭中,日本再次賭贏,搶佔東北利益,成為亞洲霸主;二戰中,日本賭輸,淪為戰敗國,但這種「以小博大」的冒險思維卻深深植入了日本民族的骨髓。
日本精英階層認為,常規發展下遲早會被中國邊緣化,美國也並非可靠靠山,與其慢性死亡,不如再賭一次。日本的算盤是,利用自己扼守東亞出海口的地理位置優勢,成為美國亞太「離岸平衡」戰略的核心支點,通過挑動中美矛盾,將美國拖入亞太對抗的泥潭。
一旦中美爆發衝突,日本作為前線盟友,不僅能獲得天量軍事援助與技術轉移,還能搶佔戰後重建訂單,甚至趁機奪取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重新成為亞洲領袖。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正是這種戰略投機的具體體現,是日本企圖再一次「賭國運」的危險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