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會上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確了「產業、市場、區域」三大重點方向,著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鄭柵潔介紹,創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2024年,大陸「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8%。《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將催生數個萬億元級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
他指出,《建議》還提出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產業蓄勢發力,未來10年將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
鄭柵潔續稱,有了統一大市場,才能暢通大循環。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事項歷經4次修訂,從過去的328項壓減到目前的106項,4200多件阻礙要素流動的政策舉措得到清理,但還有不少卡點堵點。
他指出,《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範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將更加有力有效破除各種市場障礙。
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議》從四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三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四是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在「產業」方面,《建議》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作為首要戰略任務。在「市場」層面,《建議》提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
鄭柵潔表示,這需把握「拓展增量、提升效益、暢通循環」三個關鍵。首先是「拓展增量」,推動消費升級與高品質投資,釋放龐大內需潛力;其次是「提升效益」,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民生投入比重;最後是「暢通循環」,破除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健全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度規則,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紅利。
在「區域」發展方面,鄭柵潔指出,《建議》強調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概括為「優化布局、新型城鎮化、陸海統籌」三大方向。其一是優化國土與產業空間布局,推動東中西部與東北板塊協同發展,完善跨區域基礎設施「硬聯通」與產業協作「軟協同」機制;其二是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預計「十五五」期間將改造城市地下管網超過70萬公里,帶動5兆元投資需求;其三是強化海洋經濟與生態保護,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